第331章 将校一心,何愁天下不定!
此言一出,帐内的喧嚣,顿时为之一静。
张辽眉头微皱,率先反应过来,沉声道:“主公所虑,可是粮草与管理之忧?”
“文远说对了一半。”刘允点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十几万张嘴,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们虽然缴获了袁术的部分辎重,又烧了他的白狼谷大营,但要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依旧是捉襟见肘。”
“其二,便是管理。这十几万人,成分复杂,习气各异,久在袁术麾下,早已是兵油子遍地。”“如今虽因一时激愤而归心,但日子久了,难保不会生出事端。”
“如何将他们彻底消化,变成如我星火军一般令行禁止的精锐,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允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的军官,不够用了!”
“我们原有的将校,管理三五万精锐,尚可得心应手。
但如今军队规模暴涨数倍,从军团长,到最基层的什长、伍长,都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若是强行将这些降兵编入军队,由降将管理降兵,那与袁术的军队,又有何异?不过是换了一面旗帜的乌合之众罢了!”
刘允一连抛出三大难题,如三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帐内众将的狂喜。
他们这才意识到,胜利的果实,是何等的巨大,又是何等的烫手!
张飞挠了挠头,有些发懵。
“那……那依大哥之见,该当如何?俺老张觉得,简单!把那些老弱病残的都打发回家,剩下的精壮,全给俺!”
“俺亲自操练他们,不听话的,俺用丈八蛇矛的杆子抽!不出三月,保管个个服服帖帖!”众人闻言,皆是苦笑。张飞的办法,简单粗暴,用来训练几千人的亲兵或许有效,但面对十几万人的大军,显然是行不通的。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帐外一名亲卫,快步走了进来,躬身禀报道。
“启禀主公,原袁术长史严象,求见。”
严象?
众人皆是一愣。此人乃是袁术麾下为数不多的清醒之士,颇有才干,只是人微言轻,不被袁术重用。在袁术被擒之后,他便主动前来归降。
刘允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正需要一个熟悉淮南情况,又具备大局观的人才来为他梳理眼前的乱局。“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形瘦削,面容儒雅的中年文士,走入帐中。他先是对着刘允,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下属之礼。
“罪官严象,拜见公子。”
“严先生不必多礼,请坐。”刘允温和地抬了抬手,“先生深夜来访,想必是有要事?”
严象看了一眼帐内凝重的气氛,心中已然有数,他没有拐弯抹角,直言道。
“象斗胆,可是为公子分忧而来。公子所虑,想必是那十余万降兵之事?”
“哦?”刘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愿闻其详。”
严象整理了一下思绪,不卑不亢地开口道。
“公子方才所言三大难题,粮草、管理、将校,确实是当务之急。依象之见,解决此三难,需用甄别、分化、熔炼三策!”
“何为甄别?”
“甄别者,沙里淘金也。”严象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十余万降兵,不可一概而论。需立刻设立甄别营,对其进行筛选。”
“其一,剔除老弱病残,发放路资,遣散归乡。此举既能减轻粮草压力,又能彰显公子仁德,收获民心“其二,按籍贯、兵种、过往履历,将其分门别类。找出其中真正的精锐悍勇之士,与那些混迹军中的地痞流氓,区别对待。”
刘允缓缓点头,这与他不谋而合。
“何为分化?”
“分化者,打散重组也。”
严象继续道,“甄别出的可用之兵,绝不可沿用旧制。必须将他们原有的编制,彻底打散!”“将来自不同营伍,不同地域的士兵,混编在一起。如此一来,他们之间原有的袍泽关系便被打破,难以抱团生事,便于我军将校掌控。”
“同时,对于那些原袁术军中的中下级军官,也要区别对待。有才无德者,弃之不用。”
“有德无才者,降级留用。德才兼备者,则可破格提拔。如此,恩威并施,便可将这支大军的骨架,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番见解,已经颇具水准。帐内众将,皆是暗暗点头。
“那何为……熔炼?”刘允的眼中,露出了真正的赞许之色。
严象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计策中最核心,也最大胆的一环。
“熔炼者,铸魂也!一支军队,最可怕的不是装备差,不是缺粮草,而是没有军魂!”
“袁术军之所以一触即溃,便是因为他们不知为何而战!而公子麾下的星火军,之所以战无不胜,便是因为他们有魂!”
“象斗胆提议,公子当效仿古之名将,建立一座讲武堂,或者说,军校!”
轰!
“军校”二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刘允的瞳孔,猛地一缩!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有人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