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3章 问策!如何开展贸易?

第463章 问策!如何开展贸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哈拉和林的临时帅帐里,炭火燃得正旺,将朱高炽藏青蟒袍上的暗纹映得愈发清晰。

他看着帐外踏雪而来的三人,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徐允恭依旧是一身素色铠甲,腰悬长剑,站在帐门处便带出几分凛然正气;詹徽裹着厚厚的狐裘,脸色却比狐裘的毛领还要白;刘三吾的棉袍沾着雪渍,手里还攥着半卷被风吹散的文书,显然是仓促赶来的。

“哟,这不是詹大人、刘学士吗?”朱高炽端起茶盏,指尖划过温热的杯壁,“岭北的冬天,可比咱金陵城爽快多了?听说詹大人前几日去巡查草场,冻得连笔都握不住了?”

詹徽的脸腾地红了。

他本是吏部侍郎,因得罪这朱高炽被发配岭北,原以为凭着笔杆子也能混个清闲,谁知前日跟着士兵去登记部落牲畜,刚在雪地里站了半个时辰,手指就冻得像胡萝卜,连账本都差点掉进冰窟窿。

此刻被朱高炽点破,他脖子都涨得通红,却只能躬身道“殿下教训的是,臣……臣确实疏于历练。”

“刘学士倒是好兴致,”朱高炽又看向刘三吾,“昨日见您在断墙下写诗,‘朔风卷雪覆龙庭’,好句子啊。只是不知这‘龙庭’二字,指的是昔日的蒙古汗廷,还是如今的大明都司?”

刘三吾心头一紧。他本是翰林学士,因被御史台查出科举舞弊偏帮南方士子,才落得举家发配的下场。

昨日触景生情写了几句诗,没成想竟被朱高炽听了去。

这“龙庭”二字若是说不好,怕是又要招来祸事。

他连忙垂首“臣愚钝,不过是见景生情罢了。如今岭北之上,唯有大明龙旗飘扬,自然是指我大明都司。”

看着两人羞愤交加却只能低头认错的模样,朱高炽终于收敛了玩笑的神色。

他知道这两人虽戴罪在身,却都是能臣——詹徽可是精英文臣,精通律法政务,正好用来规范商路秩序;刘三吾更是一代大儒,博古通今,熟悉各族习俗,可助朝廷安抚部落。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亲眷族人都跟着来了岭北,拖家带口的,比谁都盼着能立功回京。

果然,詹徽按捺不住,率先开口“殿下,臣等虽有罪在身,却也想为大明效力。方才听闻殿下要开通草原商路,不知这章程究竟是何模样?臣在六部时曾处理过边贸纠纷,或许能略尽绵薄之力。”

朱高炽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帐内悬挂的舆图——那上面用朱砂标出了一条蜿蜒的红线,从辽东广宁卫一直画到西域哈密卫。

“你们来看,”他指着舆图,声音沉了下来,“这条商路,陛下与我早有规划。从广宁卫出发,穿辽西走廊,沿大兴安岭西侧向北,经兀良哈三部的牧地,把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串起来,这是第一程。”

他指尖向西移动,划过乌兰巴托的位置“再往西,就是此地的和林旧城,沿杭爱山北麓到阿尔泰山南麓,直抵哈密卫,与西域的丝绸之路接榫。如此一来,辽东的铁器、江南的茶叶,就能顺着这条路抵到中亚;草原的战马、羊毛,西域的玉石、香料,也能源源不断运进中原。”

刘三吾凑近细看,忍不住插话“沿途部落杂居,怕是多有阻碍。”

“所以要设官办榷场。”朱高炽敲了敲舆图上的几个黑点,“在克鲁伦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这些要害处,筑城驻兵,设茶马司、皮货局,由朝廷直接管理。茶叶、铁器、食盐这些命脉物资,只能由榷场专卖,蒙古人要换,就得用战马、皮毛来抵,想漫天要价?没门。”

詹徽眼睛一亮“如此既能控制物资,又能充盈国库,只是……军费开支怕是不小。”

“这就要说到你们的差事了。”朱高炽看向詹徽,“所有来榷场互市的部落商贾,无论身份高低,一律征收三成商税。蒙古人来卖马,收;回回人来卖香料,收;就是咱们大明的商队,也得按规矩交。这笔税银,专款专用,全拨给岭北驻军当军饷。”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詹徽,你得把这税目订得清清楚楚,少一文钱,我唯你是问。”

詹徽连忙应下,笔杆子在袖中蠢蠢欲动,显然已在盘算如何制定税则。

“还有一条,”朱高炽转向刘三吾,“互市必须公平。蒙古人来换盐,不能给掺了沙土的;汉人商队卖茶,不许用陈茶充新茶。你们是文人,得把‘公平’二字刻在榷场的石碑上——对蛮夷不能歧视,对汉人也不能偏帮。这商路是下蛋的金鸡,谁要是敢坏了规矩,让部落觉得咱们仗势欺人,我先摘了他的乌纱,你们一辈子也别想回答大明。”

刘三吾躬身领命“臣明白,民心比银子更重要。”

二人都被举族发配岭北了,拖家带口的老小全在这片冰天雪地里扎了根,每日看着帐外的寒风卷着雪沫子,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立功,尽快带着族人返回大明,哪怕在南京城当个编外小吏,也强过在这蛮荒之地喝风吃雪。

金银权力?此刻在他们眼里,远不如一张回京的赦令实在。

詹徽当年在吏部掌着生杀大权,见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可到了岭北才明白,那些所谓的权势不过是过眼云烟——在这里,能让儿子穿上干净棉袄、让老母亲喝上热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