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奉天殿的庆功宴办得盛大,殿外的宫灯从午门一直挂到金水桥,殿内的炭火映着满桌的珍馐,酒香混着烤鹿肉的香气,飘得满殿都是。
也速迭儿虽然也是蒙古大汗,但跟脱古思帖木儿这个正统大汗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是忽必烈嫡系,手里握着北元传国玉玺,承继着大元正统,哪怕败落了,在草原上仍有不少部落认他这个“根正苗红”的大汗。
可也速迭儿呢?不过是阿里不哥后裔里冒出来的野心家,靠着瓦剌的兵马自立为汗,连块正经的大汗金印都没有,说穿了就是个“野路子”,在草原部落眼里,顶多算个强势的部落首领,根本算不上公认的共主。
所以老朱压根没把他当回事。
先前擒获脱古思帖木儿时,还特意搞了献俘仪式,牵着他去太庙祭祀先祖,昭告天下“天命所归”;到了也速迭儿这儿,连让他露个面的心思都没有。
在老朱看来,这就跟剿灭了个跳得欢的部落头领没两样,犯不着兴师动众搞那些排场。
反正功劳已经摆在那儿,草原上的刺头被摁下去了,将士们该赏,朝局该稳,直接摆个庆功宴,论功行赏,把该安排的人事定下来,比什么都实在。
至于也速迭儿?关在牢里等着发落就是,连让他沾沾“献俘”这种正统仪式光的资格都没有——毕竟,一个连金印都凑不齐的“大汗”,实在不配耗费朝廷的心思搞那些虚礼。
老朱坐在龙椅上,穿着常服,手里把玩着那枚缴获的蒙古大汗金印,脸上虽没什么笑意,眼底却藏着掩不住的喜气。
这块金印可不一般,乃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汗印,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等数位大汗,是草原上公认的权力象征,印面上的“天赐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印”九个畏兀儿文,在蒙古各部眼中比任何盟约都管用。
当年成吉思汗凭着这枚印玺号令草原,窝阔台用它调动西征大军,蒙哥持它威慑四大汗国,多少部落首领见了这枚金印,哪怕心里不服,也得跪下磕头。
后面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即便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也没忘了这枚印玺的分量。
他将其与传国玉玺一同供奉在太庙,既用它维系对蒙古本部的统治,又借它向四大汗国宣示正统——毕竟无论他在中原称多少次“皇帝”,在草原上,能让那些桀骜部落认账的,终究还是这枚成吉思汗传下来的汗印。
北元退居漠北后,历代大汗更是将其视作命脉,脱古思帖木儿被擒时拼死护着的,正是这块金印,只可惜终究没护住。
这印玺不止是块金子,是草原数百年权力传承的凭证,是黄金家族统治的根基,更是无数蒙古人心中“长生天授权”的象征。
如今它落到大明手里,比擒获十个也速迭儿都管用——这等于告诉整个草原,大蒙古国的传承断了,黄金家族的天命尽了,再想靠着“汗印”号令各部,不过是痴心妄想。
“都坐吧。”老朱开口,声音里带着酒后的微醺,“这次北征,荡平瓦剌,生擒也速迭儿,你们个个都有功。”他抬手示意太监宣读封赏名册,“李文忠!”
李文忠出列躬身“臣在。”
“你率部奔袭千里,居功至伟。赏黄金百两,玉器十套,锦缎千匹,再赏你老家盱眙良田千亩,给你李家添座新牌坊。”老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陛下隆恩!”李文忠叩首谢恩,脸上平静无波。
他知道,这些赏赐是应得的,却也明白,比起这些,陛下心里更看重的,是站在他身边的那个胖皇孙。
果然,老朱的目光转向朱高炽“高炽。”
朱高炽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孙儿在。”
满殿文武瞬间屏住了呼吸,连筷子碰到碗碟的声音都停了。
谁都知道,这位皇孙这次立的功太大了——捕鱼儿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木伦河谷活捉也速迭儿,这两件事,随便拿出一件,都够封王封侯的。
可老朱会给什么赏?
朱高炽毕竟是燕世子。
不可能再给他一个王位!
那是像李文忠一样的金银玉器,还是……
“你两次亲冒矢石,生擒蒙古大汗,震慑草原,功劳不小。”老朱放下王印,从太监手里接过一份明黄卷轴,“朕给你个实际差事——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兼领岭北都司事。”
“轰”的一声,殿内像炸了锅。
文武百官手里的酒杯都晃了晃,连几位见惯了风浪的公侯都忍不住对视一眼,眼里满是震惊。
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那可是掌管天下兵马的核心要职,虽说是“右都督”,但中军都督府向来由皇室亲信执掌,比如说左都督,一直都是曹国公李文忠,皇帝陛下的亲外甥。
更别说还兼着岭北都司事——那地方是新打下来的要害,等于把草原的兵权也交到了他手上。
这哪里是赏功,分明是把天下兵马的一半,塞进了这位胖殿下的手里!
老朱的深意,明眼人瞬间就看穿了。
李文忠年近五旬,常年征战伤了根基,迟早要从兵权上退下来。
而朱高炽两次北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