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三年之后的根据地
三年之后,武成玉一个人驾着马车,从子午岭的大路上回到了清风岭。
这个清风岭不再是原先有钟乳石洞的那座山,当初那名字本来就是李疙瘩自己取着玩的。
现在的清风岭就是密窟所在的那座山腰下丛林密布,山腰以上全是黑乎乎巨石的山岭,被武成玉正式定名为清风岭。
所谓清风岭,一听就觉得到处是花草树木,风景秀美,而这座山从外形上看与这名字完全不搭,所以将来若是对外宣布清风岭的存在时,也没人能联想到会是这座完全不起眼且有些丑陋的山峰。至于武成玉找到的那个小根据地则正式更名为潜龙窟,三年时间足以让清风岭和潜龙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是当初那棵巨树树洞的入口,已经完全被堵住,连树洞也做了伪装,从外面根本无法进入,但花一点工夫却可以从里面打通,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紧急逃生通道。
而潜龙窟真正的入口,则要感谢当初开拓这个密窟的那些李唐家族的逃亡后裔。
武成玉与那些孩子待在潜龙窟的第一个冬天,武成玉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调理孩子身体,传授他们补天诀,重塑根基上,这本就是耗费心神的系统性工程。
谁想到,那二十多个仆役和工匠却带给他莫大的惊喜。
那些工匠在修缮潜龙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封闭的石洞,他们将石洞打开,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每向前几十米,就有一百多个向下的台阶,如此反复三遍后,甬道的高度约莫又下降了一百多米,甬道尽头所在的位置已经到了山体两百米的高度。
除此之外,甬道的高度普遍在两米,宽度也有两米多,足够五六个人并排通过,还要考虑到挖掘后山洞的承重和通风问题。
在唐末的时代,这样的工程堪称浩大,不知道当时花了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
但最终结果是此路不通,按照武成玉的估计,这条甬道是当年的人后来修凿出来的,只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完工,等后来的人要离开这里时,又将洞口封住。
武成玉被工匠们带去山洞后,立刻知道潜龙窟真正对外的通道找到了。
他施展全身内力,并将内力凝聚成一线,用大伏魔拳法中非常特别的一招将拳力击打在甬道尽头的石壁上。
这一拳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并不是以当场击杀敌人为目标,而是有点隔山打牛的味道,可以将内力尽可能的传输到敌人的身体内,再从身体透出击打对方身后的敌人。
当然,石壁和人体是完全不同的,武成玉的内力强行灌入没多久就难以为继,可他对内力的控制力绝对非同小可。
在拳力无法前进时,他又控制内力以波动的形势再度向外扩散,直到内力全部消耗殆尽。
此时石壁难免发出声响和细微的震动。
接着,同样的招式,武成玉又在甬道左右两边的石壁各自来了一拳,同样是发出声响和震动。武成玉用自己的超凡五感详细分析这三处的不同,山体石壁越厚,声音会越闷,而他内力产生的波动越是难以渗透更远,所以震动会越是微小,左右两边的石壁就是如此。
只有正对面的石壁,一拳打出后,声音更透一点,震动蔓延的更远。
按照武成玉的理解,对面的石壁还是很厚,但绝不是像左右两边那样难以估量。
想想当年开凿这石洞的工匠,肯定是经过了专业的测量,绝不会是完全没根据的向着一个方向猛凿。只不过术业有专攻,武成玉不知道他们的依据是什么,但武成玉绝对相信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不知道最后对方为何放弃了,但武成玉回想起之前在山顶看到的场景,一山两体,中间是深深的山谷,而这个甬道如果可以贯通,应该是恰好通往那个山谷才对。
潜龙窟里的几个工匠中有一个石匠,他也信誓旦旦的表明,对面的石壁不会太厚了,最多还有几十丈,同时说当年的人很可惜,只差这么点距离就完工了。
但世事就是这样,充满了遗憾,就像笑傲原著里,思过崖那个困死魔教十大高手的石洞。
那个大力神魔用斧子凿墙,只差最后一线时心力交瘁而放弃,最后真的只剩下薄薄的石壁,令狐冲都可以轻易击穿。
隆冬腊月,可以做的事情不多,武成玉当即命令所有的工匠和仆役放下手中的活儿,全力凿穿这甬道,为此他还专门跑了一趟外面的城堡,让拿懒追松运来许多的工具。
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挖掘,这座甬道最后几十丈终于被贯通,外面正如武成玉所料,是一个面积比潜龙窟还要大的山谷,最重要的是这座山谷并不是密封的。
在两座山体中间有一个狭长的谷口,走出谷口正对的方向就是蚰蜒岭,只有区区十几里山路。之后的计划就非常简单,武成玉命令唐括家的工匠,从蚰蜒岭城堡那边修了一条隐蔽的山路,距离这山谷两里地的位置停下,将所有工匠都送了回去。
然后自己的工匠则负责最后的两里地山路,并且将谷口拓宽,足以容纳马车经过。
而潜龙窟里的甬道口则用一个严密的碉堡锁住,里面也布置了机关,正常情况下想从碉堡攻入潜龙窟则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