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咒禁山海 > 第239章 东方和西方的书友们

第239章 东方和西方的书友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玉京城,裕王府。

专属于裕王自己一人,不允许任何妃嫔、下人进入的小书房里摆满了各种琳琅满目做工精美的小玩意。尤其是最中间的一张大书桌上,竟然还凑齐了《海权论》附带的所有“周边”。

有一颗比人头还大的黄铜地星仪,大陆比例虽然略微有些失衡,但已经可以十分直观地认识整个世界;有一百比一复刻的弗朗机大帆船,刷着桐油的木质舰身风帆、缆绳、舱门. ..纤毫毕现,就连黄铜制成的火炮都一应俱全;

还有只能看不能用的精美火绳枪模型;罗盘和世界主要航线的航海图.

甚至还有当年宝船舟师所用的宝船模型,实际就是大号福船,不会被人无端联想到郑和宝图的下落。显而易见,这种先进的营销理念自然都是王澄的主意。

加上书商世德堂发现《海权论》爆火之后比他这个作者还要积极,搭售周边可比单纯卖书要赚钱太多了。

能买得起这些东西的读者自然也都非富即贵,就比如裕王这位理论上全大昭第二尊贵的人物。说来也巧。

那天他在王府里,借着准储君的位格和汉始皇帝王神烝构建的天规地矩,无意间听到了自家父皇像是要吃人一样的咆哮声:

“钱!他们偷了朕的钱!”

花钱找亲信宫人打探之后才得知,自家父皇正在看一本名叫《海权论》的书。

当时距离刊行只过了几天,口碑才刚刚发酵就立刻被监视四方的白鳞卫送到了【社稷主】的案头。社稷主虽有移山倒海之能,但力量辐射范围只在千里之内,连自家王朝的疆界都不能完全掌握,更何况是万里之外?

以前绍治皇帝跟历代先帝一样,全都觉得外面都是蛮夷之地,自家天朝上国不假外求,自给自足。这种认知在一定范围内似乎也没错,但凡北方草原能够种地,早在汉武帝时期就不会再有游牧民族崛起的机会了。

如今他被《海权论》打开了眼界,清楚看到字里行间处处都写着一个字:钱!

有人拿走了本该属于朝廷的钱!

裕王现年二十四岁,正是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的时候。

立刻派人从京城的书肆里买到了眼前这些东西,随后也看到了作者罗列的一系列详实数据:“.瀛洲石见银山..新大陆波托西银矿.

早在弘治朝国库太仓银年景最好的时候一年收入400万两,加上占比80%的实物田赋3000万石,也不过才两千多万两白银。

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如今全世界每年所产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不断涌入神州,弗朗机、尼德兰、不列颠尼亚等国大致的贸易数据如下..

可是,我们大昭到了绍治一朝,田亩却从开国时的8.5亿亩骤降至4.2亿亩,太仓白银岁入也仅剩下130万两,无论何种税收都不增反降,支出反而暴涨到240万两.

那么问题来了,整体外贸收入在疯狂暴涨,朝廷税收却在持续减少,钱到底去了哪里?”

裕王看到这里也顿时明白父皇为什么会大发雷霆了。

就算数学再不好,也知道大昭理论上的岁入应该是连年增长,甚至是越长越快,万万不可能出现这种越来越少的情况。

既然这钱朝廷没拿,肯定是有人拿了。

不要说掌握大权的社稷主,就连他这个还没有体会到权力滋味的准储君都忍不住气血上脑,青筋暴跳。咬着牙吐出了自己的论断:

“朝堂之中有奸臣!很多很多的奸臣!”

尤其是当他向那群“两袖清风”的清流师父们,还有王府属官们问及这一怪象时。

却得到了“江南水患频仍,民力已竭”、“流亡日众,田土抛荒”、“奸猾吏胥,侵吞中饱”等一系列可笑的答案。

裕王感觉自己在他们眼里像是一个傻子。

看到这些人“忧国忧民”的嘴脸,他也越发坚信《海权论》上说的一段话:

“同道们,财权即政权!海权即国权啊!”

甚至裕王还无师自通,自动在心里补上了那位作者靖海王王澄的未尽之言:

“皇帝和朝廷中枢跟咒禁山海之下被当成弃子、消耗品的胥民、采水人,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个被人偷走了钱,一个被人偷走了命!”

直到今日,一则来自东海的消息突然轰传天下。

靖海王带领自己的东海国陆海二军,豪取石高250万,足有大昭十二分之一的九藩岛。

一跃成为西海道霸主,对比全瀛洲所有大名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强藩。

证明作者不仅有理论更有实践,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践行自己的道路。

据说这一天东海沿岸无数座属于他爹【靖王爷】的庙宇、神龛全都大放神光,通宵达旦久久不散。而且还是极为烧包. ..哦不,是显眼的七彩毫光。

裕王坐在自己的小书房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开关!大昭必须要开关!

若是孤能做主,定要在海商云集的月港开关,另置一县。

这《海权论》作者叫王澄,不如就叫它“海澄县’,既能惠及百姓,给胥民喘息之机和谋生之道,也可大大充实国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