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御前带刀侍卫(6K大章)
神武四年,正月初一。
洛阳城依旧沉浸在喧腾的暖红里,千家万户的窗棂透出融融灯火。
韦皋当值结束后在凌晨时分回到韦府,他望见府邸门前那两盏在寒风中摇曳的红灯笼,灯笼的光晕模糊而温暖,却驱不散他眉宇间浓重的疲惫。
韦贲听闻儿子韦皋已经回到府中,他早已在房中等候多时。
在韦皋回到房间以后,韦贲一步抢上前去,大手紧紧抓住儿子冰冷的胳膊,上下打量,眼中盛满急切问道:“皋儿,你昨晚可有见到陛下?”
韦皋强行打起精神,他露出写满倦意的脸,嘴唇冻得有些发白,声音带着沙哑苦笑道:“父亲,陛下整晚都在含元殿赐宴勋爵功臣,直至凌晨方归贞观殿歇息,那时孩儿早已换防完毕,交卸差事,离了宫门,顶多就是看到陛下的銮驾影子而已。”
韦贲寄希望于儿子韦皋能在御前露脸,这关乎着他这支京兆韦氏能否在洛阳重新扎下根来,重振门楣,如何能不上心。
现在韦皋没有如愿在皇帝陛下跟前混个脸熟,韦贲眼中光亮瞬间黯淡下去,巨大的失望沉甸甸砸在心口,他张了张嘴,一时竞说不出安慰的话。
除夕值夜,精心谋划,没想到连天子的衣角都未沾上,这机会竟如指间流沙,抓得越紧,溜得越快。韦皋看着父亲瞬间颓唐下去的神色,心中亦是一阵酸涩,他疲惫脸色反倒浮起少年人特有的豁达与清醒:“父亲,孩儿虽然没有见到陛下,但是跟太子殿下有过一面之缘。”
“太子?”
韦贲顿时猛地抬起头来,黯淡神色重新燃起微弱的火苗。
“是的!”
韦皋回想起昨晚姜胤的清俊身影,他郑重其事说道:“太子殿下似乎有过目不忘之能,孩儿初入羽林当值,面生得很,值夜时肃立殿外廊柱之下。”
“太子殿下见到孩儿脸生,便驻足问了家世姓名。儿据实以告,说是工部尚书韦儇伯父的侄儿,新授左羽林长上。”
韦贲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他声音陡然拔高问道:“这么说来,太子殿下是记下你的名字?”虽然儿子未能如愿得见皇帝天颜,但是名字入了东宫太子的耳,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韦贲脸上阴霾尽扫,他瞬间容光焕发微笑道:“好好好,这便够了!皋儿,莫要气馁!能入太子殿下的法眼,已是莫大的缘法!来日方长,这机会有的是!为父给你留了羊肉羹,现在还热乎着呢,吃些暖暖身子,赶紧歇息。”
韦贲拉着儿子嘴里絮叨着,仿佛要将方才的失落全都补回来。
屋内暖意融融,炭盆烧得正旺。
韦贲盛好一大碗热气腾腾,撒着翠绿芫荽的羊肉羹,他殷切递到儿子韦皋手中。
韦皋整晚没吃东西也确实饿了,他捧着粗瓷大碗,顾不得烫,狼吞虎咽起来,滚烫香浓的肉羹顺着喉咙滑下,熨帖了冰冷的肠胃,也驱散了深重的疲惫。
此番韦皋未能见到皇帝确有几分遗憾,可他却远谈不上失落。
韦皋认为自己新年起来才十八岁而已,就连弱冠之礼都未举行,便已经是北衙禁军的左羽林长上,好歹是从九品下的实职,这起点比寒窗苦读的士子强出太多。
初入仕途何敢奢求一步登天?脚踏实地,站稳脚跟,方是正理。
值夜宿卫固然辛苦,却也是难得的历练。
更遑论父亲韦皋在前唐天宝年间,宦海沉浮多年,也才熬到正九品下的蓝田县尉。
韦皋嚼着软烂的羊肉,他心中反而生出踏实的劲头,然而命运的风向,往往在人不经意间骤然逆转。当天下午。
新岁阳光带着些许慵懒,穿透贞观殿的窗棂,在光洁的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格。
姜天骄倚坐在皇位上,眉宇间带着宿醉未消的疲惫,他正听着太子姜胤禀报除夕夜的诸般事宜。姜胤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他清澈的眼眸看向自家父皇,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认真说道:“对了父皇,昨晚儿臣见殿外廊下值守的一个羽林长上,甚是面生,气度倒是不凡。儿臣便问了问,原来是工部尚书的侄儿,名唤韦皋,新近才补入左羽林军。”
姜天骄原本微阖的眼睑倏然抬起,眼底精光瞬间驱散所有倦怠,他瞬间瞪大眼睛问道:“你说他叫韦皋?工部尚书韦儇的侄儿?”
“是……是的!”
姜胤被自家父皇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弄得微微一怔,他微微点头确认道:“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想来应该没有错。”
姜天骄缓缓坐直身体,他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更没想到这位名将竟已在羽林军中。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流冲荡着姜天骄的胸腔,他觉得此等明珠不可蒙尘,随即对着侍立一旁的内侍说道:“传朕口谕,速去韦府召工部尚书韦儇之侄,左羽林长上韦皋,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遵旨!”
内侍不敢有丝毫怠慢,躬身应诺,倒退几步,转身疾步而出。
姜天骄于正月初一下午,指名道姓急召一个昨夜才初次宿卫,从九品下的左羽林长上,这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懵韦府上下。
本来韦儇和韦贲正在暖阁品茶闲话,憧憬着京兆韦氏的未来仕途,盘算着如何再寻机会把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