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淬火
噌!噌!噌!噌!
李启文戴着麂皮手套,握着钢筋,控制着窄钢板,在气锤下方进行着捶打。
每一次的捶打,都会让窄钢板产生一定的形变。
坚硬的钢材就像是面团一般,逐渐被捶打成了月牙形的片状。
黄梓涛在一旁看得新奇,甚至还掏出了手机,拍摄着捶打的过程,口中啧啧赞叹:“这也太好玩了!”但李启文却皱眉攥着钢筋,身体向后微微仰着,并没有多少兴奋。
常言道,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这三种工作,是纯靠力气挣钱的。
古代的打铁要抡大锤,纯靠人力来将铁料锻打成型。
现代有了空气锤,已经省去了绝大多数的耗力步骤。
但打铁依然不是件轻松的活计。
眼下是大冬天,但熊熊燃烧的火炉却散发着炽热,让靠近它的身体侧面炽热难忍。
可没有朝着炉火那面的身体却依然冰凉。
而且锻打的过程中,空气锤也会带动钢筋,将一部分动能传递到李启文的手中,震得他手臂发麻。对于他而言,这依然是个力气活。
不过看着窄钢板在空气锤的锻打下迅速成型的样子,他也不禁感慨,现代科技的伟力,远超古人想象。他的梦境记忆中,名叫李光福的老祖宗,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铁匠,在将作监任职,负责军械制作和修复。
那个时候,李光福老祖宗就动过用水车驱动大锤,用来打铁的念头。
可因为战争爆发,他跟随朝廷南下避乱,也没了试验的机会。
李光福老祖宗是抡大锤的好手,一天可抡锤十个时辰,打上百斤好铁。
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应对军队所需,硬生生累垮了身子。
如果那时候能有这样的空气锤,老祖宗也不会生生累死了。
回忆着久远的记忆,李启文一点点将窄钢板捶打成大致的形状后,就把钢板从空气锤下拿了出来。放在铁砧上,他拿过一把手锤,就用手锤敲打起了表面。
在他的捶打下,钢板一点点变得平整,像是被驯服的活物一般,逐渐变成了标准的刃口在内,外厚内薄的月牙状。
将打好的月牙刃重新放进火炉中加热,李启文就来到油桶旁,打开了油桶的盖子。
油桶里是满满一桶深色的油,散发着厚重的气息。
很快,月牙刃就重新烧红了。
李启文拎着钢筋,将它取出,观察了下质地后,就把它放进了油桶中。
月牙刃一进油桶,就冒出了火焰。
但李启文手上有麂皮手套,不怕火焰,依然握着钢筋,把它按在油中。
黄梓涛在一旁看着,惊呼着提醒:“哥!小心!着火了!”
“正常现象。”
李启文没有在意,默数了几秒,就把月牙刃提了出来。
月牙刃出来后,上方沾着的油脂依然在燃烧着,但原本通红的刃身已经恢复到了金属的色泽。仔细观察了下表面的情况,确认没有裂纹后,李启文就再次把它按进了油里。
看着他的操作,黄梓涛只感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忍不住问:“这么一大桶油,不会都点着吗?”“放心,这是配好的淬火油,没那么容易着的。”
李启文一边说着,一边淬着火。
黄梓涛闻言,放心了些,随即伸着脖子张望,口中啧啧感叹:“这就是淬火吗?我还是第一次见。”想了想,他好奇问:“你怎么不用水呢?用水不是降温更快吗?”
李启文闻言,看了他一眼:“你也说了,降温更快,降温越快,就越容易开裂,我可不想冒险。”“那倒也是。”
黄梓涛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问:“是不是就像玻璃一样,太烫的东西放上去,就容易裂开?”“诶?你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李启文笑着夸了他一句。
“是吗?”
黄梓涛像是被老师夸奖的小学生一样,马上惊喜的咧开了嘴。
“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李启文手中淬着火,口中解释:“淬火就是为了让钢料快速降温,来增加强度和耐磨性的。按照专业说法,就是先把钢料加热到它的临界温度之上,然后在这个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传统行话叫把铁烧透。
随后,再用淬火的方式,快速让钢料冷却,让钢料的温度迅速降低到一个温度,来让钢料回硬,行话叫回刚。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讲法,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钢料里的晶体发生快速相变,增强钢的强度。不过这个相变的速度不能太快,不然就会像你说的那样,把热锅放在凉玻璃上,玻璃直接就开裂了。”“我干过这种事。”
黄梓涛哈哈笑着:“我有一次就是热好了饭,不想吃,就直接把盆放进冰箱里了。
结果那个不锈钢盆还烫着,直接就把冰箱里的玻璃烫碎了,吓了我一跳。”
“那这一次你就记住了,事教人一遍就会。”
李启文笑着调侃了他一句,才宽慰:“不过冰箱里的玻璃一般不会伤人的,都是特殊制作的玻璃,断口都比较圆润。”
“嗯,就是声音太吓人了,崩得满冰箱都是,我直接把冰箱里的东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