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至少十万,二式战机!
李德邻刚走没多久,王康就拿着份文件走了进来:“司令,又一批飞行员训完进预备役了。
现在咱们空军预备役飞行员总数有五万,现役八万。您看,飞行员储备这块儿,是不是可以稍微缓缓了?”
“八万名飞行员,听着是不少,可也不多。”张元初翻看着王康递过来的文件,“这里面,轰炸机飞行员占了不少吧?”
“是!”王康点头道,“轰炸机飞行员大概有四万五左右,里头不少是飞重型轰炸机的。
您知道的,咱装备的B24、B29那些大家伙,每架都得配不少飞行员,所以轰炸机这块儿人就显得多了些。”
“也就是说,能用来抢制空权的战斗机飞行员,只有三万五?”
张元初合上文件,看着王康,“咱天朝是大国,疆域广袤。真打起来,战场可能同时铺开好几个地方。
现在这三万五也许够用,不代表将来也够。往长远看,至少得有十万战斗机飞行员储备!”
王康神色一凛,腰板挺得更直了:“明白了!司令放心,回去我就狠抓训练!”
看着王康匆匆离去的背影,张元初坐回椅子上,揉了揉眉心。
三万五?听起来还行,可真要摊到偌大的国土和多线作战的棋盘上,那感觉,瞬间就没影儿了。
当宁京沐浴在春暖花开之中时,马来半岛却是战火连天。
西南集团军,这支专为丛林战锤炼的劲旅,正与小鬼子在密林和焦土上激烈厮杀。
四月初的大陆或许尚存凉意,但在这片热带之地,季节更迭模糊不清,唯有酷热与硝烟。
天空中,双方的战机仍在殊死搏斗。
一架架小鬼子的一式战机拖着滚滚浓烟,像断线的风筝般坠落。
而耀武扬威的P-47,正在云端肆意穿梭,仿佛在无情嘲笑着对手的无能。
山下奉文,小鬼子在马来半岛的总司令,统御着在南洋的五个师团、十万余人。
这兵力还是最近战火重燃后才紧急增援上来的,之前,半岛上只有可怜的两个师团,四万多人。
丛林深处,地下工事。
山下奉文穿着土灰绿的短袖,腰挎指挥刀,正全神贯注地俯身在地图上。
“司令官阁下!”一名参谋急匆匆闯了进来,“空战……又失利了!陆航第十一飞行师团的一个飞行大队,被天朝空军全歼了!”
“又输了?”山下奉文猛地抬头,眉头拧成了疙瘩。
开战以来,天空就没传来过好消息,前前后后损失了三百架机,都快凑够一个飞行师团了!
“哈依!”参谋一脸苦涩,“第十一飞行师团报告,天朝空军……他们似乎对一式战机了如指掌!
每次我们想追击,他们就仗着速度优势,一下子把距离拉开!”
参谋的语气里满是憋屈,自家战机速度跟不上,被人当猴耍,这仗打得确实窝囊。
山下奉文重重地揉了揉太阳穴,热带丛林固然削弱了制空权的作用,但这不等于它没用!
在开阔地带、在支援地面部队时,天空依然是决胜的关键。
不然双方拼死争夺制空权,难道是闹着玩的?
“报告!”又一名参谋跑了进来,“大本营航空兵总监急电!”
“航空兵总监?”山下奉文迅速接过电报,脸上的阴霾渐渐被喜色取代。
“哟西!”山下奉文猛地一拍桌子,“大本营组建了飞行第十六师团!全数装备帝国陆军最新式的K-44战机!
这次,帝国的雄鹰一定能撕碎天朝的胖子!”
很多人熟知零式和一式战机,对小鬼子的航空技术普遍评价不高。
战争初期,他们的航空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但并非一成不变。
在后方支撑下,他们也在追赶。
K-44,也称钟馗或小鬼子陆军命名的二式战机,是陆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像零式那样追求多个第一,却是小鬼子航空史上首款真正具备高空作战能力的战机。
打破了以往一味追求低空缠斗灵活性的传统,转向强调俯冲、爬升性能的重型战斗机路线。
如果说之前P-47能用高速俯冲让脆弱的零式或一式凌空解体,那么这套战术若用在二式战机身上,无异于找死。
二式在五六千米高空依然强悍,历史上甚至有过八千米高空作战的记录。
不过,它虽算不上真正的重型战机,但制造材料更讲究,工艺更复杂,产量一直不高。
加上部队长期沉迷于低空缠斗,这款战机在41年底服役后并未受到陆航的青睐。
太平洋战争初期,一式战机频频立功,更让陆航坚信自己的路子没错。
然而,去年天朝收复台省,一式战机被天朝P-47再次狠狠按在地上摩擦,终于让小鬼子正视起二式战机的价值。
如今,小鬼子手头能跟天朝P-47在高空掰手腕的战机,也就两款:二式和三式战机。
可惜,三式用的液冷发动机让习惯了气冷的鬼子飞行员直挠头,所以目前大规模量产投入战场的,主要还是二式战机。
在原本的时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