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哈哈哈,大明 > 第 52章 不开心的兄妹两人

第 52章 不开心的兄妹两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亲,姜公子母亲的不是我写错了,是埋了一个坑!)

“听说了没,为万岁爷祈福,朝廷开了恩科……”

“真的假的?”

“贡院那边旨意都贴出来了”

袁崇焕使劲的挥了挥拳,参加过四次会试名落孙山,这一次自己一定会高中。

开恩科的消息一出来,整个京城的读书人都沸腾了起来,比过年还夸张。

学子们奔走相告,和亲朋好友分享这个好消息。

对读书人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科举考试分“正科”和“恩科”大类。

按照律法规定正科为每三年举行的乡试和会试,乡试是子、午、卯、酉年举行一次正科考试。

如果没有意外,余令是参加今年的午年乡试。

如果高中余令就会参加会试。

会试是丑、辰、未、戌年春季举行的正科,殿试则紧随会试之后。

如果有意外的情况殿试会顺延一年。

恩科就是常规考试之外的“加试”。

大明的第一次恩科开始于洪武四年,那时候大明初定,百废待兴,因为缺少人才进行了恩科考试。

大明今年又开了。

“正科”考试一次不中等三年,考了举人还要去考进士,进士不中又得三年。

没有人敢拍着胸口说自己考试必高中。

对于所有考试的学子而言,多一次恩科就等于多一次机会。

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没有学子不喜欢。

大家自然开心。

余令也很喜欢。

余令可是答应好茹慈在京城待一年就回去的。

说句内心话,哪怕有人提携,余令对乡试也没多大信心。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有人提携是一回事,问题是打铁还得自身硬。

你优秀别人才愿意抬你一手,你若是一般般,这机会他给他家的子侄不好么?

余令都不知道自己的才学是高还是低。

因为没参加过乡试,准确的说没落榜过,也没多少的机会去看举人的答卷,无从得知自己水平如何。

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和钱谦益的那次闲聊后,余令还是有些自卑的。

凉凉居士的张口就来,娓娓善道,引经据典,这些东西是做不了假的,没有真才实学是讲不出来的。

人家那是真本事。

恩科虽与常科流程一致,但开设时机完全依赖朝廷决策,并无固定周期。

所以恩科的这一次的乡试时间是四月,会试安排到秋日。

也就是说如果运气好,能在今年的年底成为进士。

余令算了一下日期,捧着书开始临阵磨枪。

时间很少了,乡试的考试科目主要有四书五经、策问、诗赋等。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这一点是余令的短板,余令不敢说这些自己都滚瓜烂熟。

策问则相当活题,会紧跟大明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出题,主要看考生的见解和对策能力。

这一点是余令的强项,因为余令有经验。

第三大块的诗赋又是一大难。

这一块主考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这个门道很深,有的考官喜欢看这个,靠这个取才。

正痛苦的时候小老虎来了……

见他匆匆忙忙的样子,余令知道他这是出来采办的,不是出来休假的。

余令赶紧把自己茶杯递了上去。

“如意刚倒的,我没喝!”

小老虎很自然的接了过去,一饮而尽。

他可能会嫌弃别人,但他不嫌弃余令,小时候两个人都是你一口我一口这么走来的。

“好奇这次恩科对不对?”

余令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忍不住道:

“不是皇帝身子不好,开恩科是为皇帝祈福,难不成有别的说法?”

“有!”

“兄长细说!”

“建奴起兵反明了!”

余令一愣,立刻就明白了,建奴要来了,要打仗了,皇帝要恩科取才了。

辽东的烂摊子缺人,这次恩科选的人怕是为今后准备的……

“辽东缺人么?”

小老虎闻言点了点头道: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去辽东,他说辽东屯塞、城堡、墩台、壕堑、军马、器械、钱粮之类一无足恃!”

小老虎顿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

“这些我不明白,你自己看吧!”

小老虎拿出的是抄录熊廷弼的《请并营伍疏》,他这是写给皇帝看的,皇帝看了,结果就是留中不发。

朝廷的想法是直接起用他为辽东巡抚,被熊廷弼推辞了,小老虎不懂这是为什么!

《请并营伍疏》讲的事情不复杂,余令能看懂。

折子里主要说的是辽东文武官员缺编率的问题,这一看,余令终于明白朝廷为什么开恩科了。

辽东缺编率太高了。

余令拿起笔开始算,抚顺,东州,马根单,广宁各营。

辽东三大城的缺编率合计起来竟快达到了一半,抚顺缺编人数最多。

“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