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文工团消息
俱乐部门口,苏梨拽下嘴边的围脖,吐出一口哈气,看向记者杜嘉。
“找我啥事?”
“大娘,咱屋里说去。”
杜嘉扶着苏梨进了俱乐部,两人站在大厅角落。
“苏大娘,那几篇进步老太太的文章反响特别好,有不少人还等着下一篇呢,他们都想看看能人苏大妈还能干点什么,还想了解下苏大妈的家庭情况。”
“上面催稿催的急,我就跟着着急了点。”
苏梨听的笑呵呵,点头的道:“明白,明白,要我说还是你工作的好,你文章写的跟故事似的,特别好玩,谁看了都得说好。”
杜嘉被苏梨夸成翘嘴,假装谦虚的道:
“也就还行,还行,那大娘你什么时候有时间?”
“现在就有,正好我也想跟你问点事儿。”
“您问?”
苏梨凑近一步,略有不好意思的道:“我最近在家里听着我家老五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我就跟着听,我觉得那故事我能不能写一下呢?”
杜嘉有点明白的问:“您想投稿?”
“对对对,我就是试试,不一定能成,你可别跟外面人说,没成丢脸。”
杜嘉一副我懂的模样道:“大娘,你放心,我肯定啥也不说,一会我回去就给你找几个地址,投稿邮寄过去就行。”
“太谢谢你了,这专业的事儿就得找你这专业的人办。”
两个人聊的笑呵呵。
苏梨也自主给杜嘉提供了素材,她报名参加了书法比赛。
同时也和杜嘉约好了时间去家里采访。
杜嘉先一步离开,采访也不是一下子就写出来的,要收集素材。
送走杜嘉后,苏梨回到摊位,于小慧和李美兰都在这里。
目前她们卖着南瓜发糕,红枣发糕,梨汤,还有蜂蜜花生米。
买卖很稳定,已经有了固定一批人在苏梨这里买东西。
于小慧看着过来的苏梨,准备给她让位置,被李美兰拉住了。
“不用,妈不进来。”
“啊?那干啥?”
“唠嗑啊。”
李美兰说的理所当然,于小慧稀里糊涂,不明白唠嗑和摆摊儿啥关系。
没一会,一个常客老太太过来了,看见苏梨后笑容都大了一点。
于小慧记得这个客人,隔三差五就来,每次来都问问苏梨咋没来。
“刘姐,来了。”
“你可算是来了!”
两个人亲昵的走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这样的聊了起来。
于小慧不明白的问:“这也没买东西啊?”
李美兰看了一眼道:“妈说这叫长期优质客户,不要在乎一次两次的。”
于小慧看看李美兰再看看苏梨,还是有点不懂,不过没问。
另一边的苏梨和刘姐聊的火热。
刘姐是一个退休的老太太,三个儿子都在外地,两个当兵,一个在市里工商局。
刘姐身体不错,不喜欢和孩子们掺和在一起,所以在给孙子们带到能上托管所后,就自己回了老家。一个人在家难免就有点孤单,几次在苏梨这里买东西后,就和苏梨聊起来了。
时间一长,几乎每隔几天就来一次。
“妹子,咋这么长时间才出来?”
“别提了,给人家看孩子来的。”
两个老太太对视一眼,都太了解这种心情了。
两人就此展开话题,多是刘姐说,苏梨听,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
“对了妹子,你家老五今年十八了吧?”
“可不吗。”
“你没想过让他干点啥?”
苏梨露出惆怅的表情,掏心窝子的道:“咋没想过呢,就是没找到好的营生,现在他跟着魏老爷子学乐器呢,就是想着这大小伙子正是冲动时候,别放出去乱来就行。”
刘姐深有体会的点点头,凑近一步,小声道:“我听说部队文工团要下来招人了。”
“真的?这不对外招吧?”
刘姐点头道:“对外招,就是招的少,得是那种有拿的出手本事的人,被人一眼相中。”
苏梨明白了,程俊国那张脸确实拿的出手。
这事儿,琢磨琢磨也不是不行。
成不成再说,先试试。
“刘姐,啥时候?”
两人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刘姐说到时候给苏梨信儿,苏梨谢谢一箩筐。
刘姐今天说的过瘾了,准备回去,苏梨非要给她装块枣糕。
“我知道你惦记我,那就不容我惦记惦记你,这块糖少,不甜,我就想着你今天能过来。”话外之意,我早就准备好了等着你呢,根本不是因为你告诉我消息的事儿。
这话一出,刘姐心里更熨帖了,痛快收下。
“正好,我就吃不了太甜的。”
两个老太太笑的亲近,苏梨送刘姐出去了。
接下来,于小慧就看苏梨迎来送往一个又一个老太太,有的聊几分钟,有的聊半个小时。
这个送南瓜糕,那个送点大枣,总之每个人缺什么或者喜欢什么,苏梨总是能记住。
一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