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吴文斌传来的好消息
周末,因为只是回秦家屯询问老丈人工作名额怎么分配的事,夫妻俩并没有带一帮孩子回去,单单抱着还不能离开小媳妇照顾的何建辉,两大一小一早就去东直门赶车了。
回到秦家屯,老丈人和丈母娘早已跟着生产队下地,何達只好让小舅子去田间地头喊人。
老丈人秦长山回来,听何達把事说了,也一下犯了难,进城当工人肯定是好事呀,不过名额只有两个,这可怎么分。
“非得现在去报到吗,能不能再等一年,等光明十六了,正好进城当学徒工。”秦长山惦记着两个儿子的未来。
秦光明听此,却不乐意道:“爸,我不去城里,我要去部队。”
何達劝道:“爸,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药厂九月末就要开始投产了,哪能把岗位单独留下来,您若是真想把光明送进城,那等他满十六了,我再想办法找机会。不过吧,这事还得看光明自个的意愿,我觉得他想去部队锻炼是件好事,等退下来,上面也会安排工作的。”
秦长山叹了口气,点燃女婿递的烟,说道:“既然光明你不愿意去,那就把机会让给你堂哥光俊。”“光俊现在不是在上高中吗,为了工作,书不念了?”秦光俊就是秦京茹亲哥,之前上初中的时候,何達还送过一支钢笔给他,印象里,其读书挺刻苦的。
秦长山解释道:“光俊现在成绩还行,不过能不能考上大学,这还两说,若考不上,他也只能回村里教书扫盲,这还不如现在就进城呢。”
对于老丈人的想法,何達实在不好劝说,现在乡下初高中的辍学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女孩子,他只得道:“这件事还是要问问二叔二婶,还有光俊自己的意见。爸,还有一个名额,您打算怎么安排?”“让你妈进城吧,平时她还能照顾你们和孩子。”
“可爸,您和光明在家,谁来照顾你们?”
“你妈照顾淮茹坐月子时,我和光明过得不是好好的吗!”
秦淮茹插话道:“爸,这次可不是照顾我一两个月,而是彻底进城,那能一样吗?”
何達想了想,出主意道:“要不这样吧,爸,还是由您进城,先住到厂里的集体宿舍,看能不能申请到住房。妈暂时留在乡下照顾光明,等光明毕业了,两个人就搬到我那儿暂时住下。将来不管是光友,还是爸您申请下来住房,再搬出去也不迟。”
“女婿,这怎么行,柱子也要娶媳妇了,哪挤得下我们一大家子人。再说现在城里吃饭都要粮票了,你妈和光明没定量,这不是增加了你的负担吗?”
“柱子娶媳妇这事,我另有安排,您不用担心。光明再等两年,说不定就去了部队,到时候只有妈一个人需要我养,再说您和光友都在城里,哪会看着我吃亏。”
听女婿把事情都想好了,秦长山点点头,表示这事等中午秦母回来,需再跟她好好商量。
时间转眼就到了中午,小媳妇下厨,做了午饭。
见时辰不早,秦长山亲自去田里和村长打了声招呼,下午要请假,自己的工分就不记了,秦母记半天的就行,顺道他还把秦长海叫了回来。
一家人吃完午饭,随即又商量起两个工作名额的事。
这一次,何達就没掺和,由秦家人自己讨论,他提溜着小儿子在村屯里瞎溜达。
九月份的昌平和京城一样,还延续着夏天的一丝酷热。这时节,正是秋白菜、白萝卜和冬小麦播种的季节,见农田已经翻耕,小麦秆堆得老高,看来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
看过的年代小说里,56,57两年没怎么特别描写,想来应该是风调雨顺的日子,从58年开始,一切就变得有些魔幻了。
作为现在的一只小虾米,即使有系统的帮忙,很多事何達依然改变不了,但好在他还有时间能够小修小补。
气象论文提交上去后,京城这边没有完全的把握证明,或推翻文章里的结论,在伍先生的关心下,依照前些年长江流域出现洪灾的旧例,在松江与两地津门设立了“甲字粮”储备库,用以应对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灾荒。
松江那边行动的要更快一些,首批“甲字粮”储备库已经建好,便接收了张云龙以及一些南洋華商购买的加拿大小麦,共计4000万蒲式耳(约10.5万吨)。
为了实时掌控全球各地的小麦期货价格波动,吴文斌派人在土澳,加拿大以及法兰西守点。同时,为了规避米利坚的监管,所有的接治都是在巴黎进行,目前来看,一切行动都进行的相当顺利。目前何達最关注的事,其实是吴文斌派出的人与米利坚嘉吉公司的接治情况。
嘉吉别看是家美利坚粮商公司,但它在加拿大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庞大的业务量,便于掩护买家的最终目的地。这一点,甚至得到了其竞争对手邦吉的推荐,至于这两家是不是合伙卖“洗澡粮”,就不是何達要关心的了。
何建辉走了几步路,就伸手要抱,何達只好将小不点抱起,准备回老秦家。
不想小不点在何達怀里扭动着喊“嘘嘘”,何達当即摸了摸小不点的屁屁,还好没湿,他急忙解了小不点的裤子,吹起了口哨。
想着买粮的事,何達又在系统驿站里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