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追风筝(求月票)
离开了灵隐寺。
一群人接着去下一个地方:三潭印月一一简单来说是后世的一块钱纸币的取景地。
来到了西湖里,李有思跟着上船。
是一艘木船,船板带着湿润的木纹,船夫握着橹慢悠悠地划,涟漪一圈圈荡开,
坐着船到了西湖中心的小岛,岛上面的景色不错,今日的水升高了,没有泥沼的臭味了,走在岛上的木桥上面,水就在脚下,似乎马上就要漫上来了。
这种感觉很好。
因为水深了这岛上的风景是最好的。
茹志娟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块钱纸币的地点,坐在椅子上面一群人接着谈起来文学:
“这一次的笔会差不多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前几日我们开了很多的会议,讨论了关于传统文学,关于寻根文学,三个会议都圆满结束了,虽然我不喜欢记者打扰我们。但是过几天我会让他们发表一篇文章大概记录一下这些事情…………”
“最后,希望大家此行都有收获。”
她说完这句话,《上海文学》的李子云就开始收割了,朝着最近的几个作者收了稿子,最后来到了李有思的身前:
“李同志,你最近几天有什么新灵感吗?”
笔会不就是杂志社找作者要稿子的方式吗?不然杂志社费时费力搞干嘛,真以为是天地良心啊!李有思摇摇头:“没有想过。”
“咳咳,一星期时间,没有写新书的想法吗?”
“有一丢丢吧。”
“那给我们杂志?”
“我回去写好之后再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写不写。”
李子云和他客套了几句,继续收割其他稿子了。
这一次收获颇丰,果然得到了几篇不错的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李有思的眼看也要不到了。剩下时间,几位作家、评论家在湖边继续聊天。
李有思看了两圈,找到了躲在柳树的杨米:“你小子在这里呢?我们作家聚会,你个小屁孩老是跟在后面干什么?”
“我跟着我爸在一起的。”
“跟屁虫。”
说完,杨米就又回退两步,缩了缩。可恶的男人。
李有思感觉自己这面貌十分的慈祥:“你别那么怂,行不行啊?我很凶吗?”
“没有。”
最后的杨米还是缓缓靠过来了。
“你无聊吗?”
“有点。”
“他们说的东西,你听得明白吗?”
“听不明白。”
“……听不明白还跟来。”
杨米埋着头在地上,不敢说话。
李有思说道:
“你知道潍坊吗?那里是中国的风筝之乡……以前我去采风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人。五十年前,他家里是地主,他有个书童,两人经常一起放风筝……”
很快两小时到了。
李有思故事说了一半,此时天昏地暗,会议结束了。
他口干舌燥,站起身来,不讲了。
“时间到了,这黑灯瞎火的,大家快上船吧!”纤夫喊了一声。
茹志娟说道:“明天就是大家回家的日子,笔会也结束了,最后再和大家说一声再见……”众人起身,人群慢慢离开。
李拓左右看了好久,才找到李有思:“李同志,快过来。”
“我先走了。”
“你故事还没说完呢?”杨米有些意外,立马喊了一声。
“你跟我走,我就和你说啊!现在可没那么久的时间……”李有思一点都不等,说走就走,跟着李拓几人上船。
杨米看了一眼父亲,跟着就跑了。
上了李有思的船,接着问他:“后面呢!两人怎么了?他回国没有。”
“你不怕你爸打你啊?”
船慢悠悠驶离船岸,杨米说道:“最多就被打一顿了,也无所谓了。”
“哈哈,就冲你这脾气,我继续说,在后来知道了书童的真实想法之后,我准备去找他道歉……”杨米听的神乎其神。
李有思是儿童文学大师,给一个小孩讲一讲儿童故事都是信手拈来,只是他写书习惯写一点悲伤结尾,这一次给孩子讲的就正能量了一丢丢。
船缓缓靠回岸上。
李有思继续在前面走着,阿诚和韩少功对于李有思突然讲的故事,都十分的好奇。
仅仅是从中间插入进去听了一半,都很快能够出现那一个十分吸引人的画面感,果然是大师。到了院子里面。
李有思看着马上要到后面的故事结尾,没有第一时间说出来。
“那最后呢?到底有没有拯救他呢?”杨米着急问道。
李有思停顿了一会儿,说了句:“等我去屋子里面喝点水。”
每一次李有思停下来,都好像是“且听下回分解’,杨米虽然每一次都很着急。但是只能被迫等着。李有思从屋子里面拿出来了风筝头:
“最后,男主开始给书童的儿子捡风筝:为他千千万万便!”
杨米接过来风筝线似乎懂得了李有思说这个故事的意义。
杨米为什么觉得李有思的故事感动。
因为故事里面的男主是懦弱敏感的,见到勇敢正直的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