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 第160章 历史性的大新闻

第160章 历史性的大新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杨老说得我都惭愧了,比起来文化传播,您的《中国文学》贡献才是真的巨大的。”

“瞧你这话说得!我今天还真有点意思,《猜猜我有多爱你》!《落叶归根》这两部作品都挺适合继续向外发展的·……”

“您的意思是发表在《中国文学》上面?”

“对,”

《中国文学》是一个向外输出的杂志社,大致就是把国内的文化典籍、文学小说翻译成为英文然后发表在国外。

“哦……杨老稿酬大概是怎么算的?”

“稿酬!怎么算的……咳咳。”杨宪益说道:“千字八块吧……”

这翻译去国外算是转载,所以一般都是按照千字二十的百分之四十执行的。

文化部颁布了《书籍稿酬试行规定》,该规定自1984年 12月 1日起试行,其中明确著作稿基本稿酬以千字为计算单位,标准为每千字6至 20元。

也就是《追风筝的人》才发表那段时间执行,李有思的《鬼子来了》就是按照二十的稿费执行的,只是今年没写什么小说,他没怎么注意。

杨宪益离开了,这两天的时间里面,李有思原本就一直在考虑怎么回应那些关于《鬼子来了》的差评的事情。

说不在意都是假的。李有思也才22岁,又不是七八十老人家那样的稳如泰山。遇到这么多的差评,自然心情也不好。

不过杨宪益的事情又给了李有思一丢丢的小灵感,自己还得是找点机会宣传一下。

于是他拿起来《纽约时报》的那一篇评论,大致翻译成为了中文,对比一下英文版本。

接着又自己写了一篇文学评论。

下午。

李有思跑去了《北平日报》的杂志社。

虽然他现在的影响力,去《中青报》发表文章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他比较熟悉《北平日报》。“于同志。”

“李老师,您又来了,又有什么事情啊?”

“你们杂志社能发表英文原文吗?”李有思问道。

“啥意思?”

国内现在还不算完全接受外国文化,《纽约时报》上面的消息来的比较慢,其他的报纸还没有时间来得及报道,但是李有思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宣传的事情。

作家就不能给自己宣传了?大刘还在论坛疯狂捧自己是大作家呢!!

“你们搞杂志的再怎么都了解《纽约时报》吧?这里有一篇写我的评论,虽然不一定是首列,但是是现代文学的首例,你说值得发表文章不?”

于佳佳脑袋嗡嗡的:“这消息,我咋不知道?”

“我都是《中国文学》的杨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才知道的,国内的其他杂志应该也在写报道了,你抓紧点吧!对了这是原文,这是翻译,你把原文打印照片上去!”

“好嘞。”于佳佳摸摸脑袋,这个作家李有思搞新闻的能力比起来自己还厉害呢。

“标题就写!再度震惊!百万销量,中国作家再一次震惊世界!”

这标题土是土气了一点,但是好在实用。

不懂文学的人,看到震惊世界,也觉得哇!真是一个牛逼的作家。

“对了这里还有一篇我写的文章,你要是有时间也把这个给发表一下?”

“好嘞,我帮您改改!”

“那个翻译文章就不挂我真实笔名了,挂笔名钗黛,后者是我自己写得,你挂我笔名就行。”“好嘞。”

于佳佳成为了复读机,白嫖的大新闻。

老有人骂自己,李有思必须搞一个大新闻,震惊一下他们,然后自己铁定就是这些人的荣耀了。南锣鼓巷的一处饭店里面。

刘斌、刘小宁、姜文三位壮汉点了一个肘子:

刘斌首先说道:“这小说写得真带劲啊!又是李同志写的。”

刘斌去年才考入战友团,在团里面才知道李有思的影响力是不比部队外面低的。老早就是他仰慕的目标了。

刘小宁则是姜文的中戏老学长,后世导演不少军旅、军事的电影电视剧。

三人志向相同,关系一直以来都不算差的。

姜文说道:“这小说写得比《团长》还带劲,其实最关键的事情是团长他不给我写结局,我还是想知道龙文章几人的结局了。”

……,”刘小宁一笑:“还记着呢?”

“当然。”姜文现在的头发是一个刺头,标准的大院子弟刺头,和王朔类似。他习惯性的一摸头:“不过这小说我更喜欢,写得真tm深,你说要是他有机会改编成为电影,我有机会当演员吗?”当年《生存》这篇原著小说写出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姜文就拿过去拍电影了,自然可见他的喜爱。“你别说,你有机会,过两年毕业后,你找师哥我……如果被人改编了,师哥带你去求个位置。”姜文摆摆手:“我要就选主角,啥叫求个配角?”

“有志向!来喝酒!!”

刘斌各自倒了一杯:“不过,李同志越来越厉害,你们不知道。张振富就是他带火的,当时选《军中绿花》主唱的时候,我去试过,虽然没过。”

“运气差一点了你,张振富是进入过人民大会堂表演的同志,自然有实力。”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