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第二百十章 李家的根

第二百十章 李家的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多鱼和周晓英在烟台山散步时,没想却遇到了归国华侨的旅游团。

一位女导游领着一群中老人,在各个洋人领事馆旧址前,介绍起来“这就是当年最大的领事馆。”

游客都对这些洋房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这房子质量真的好,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没有倒。”

“我小时候,好像有来这里玩过。”

“你也是这里长大的啊。”

“我家当初是给领事馆打工的。”

见有导游介绍,周晓英拉着李多鱼混进了队伍里,装作是旅游团的成员,跟在了导游后面,听她解说。

这些老人都在感慨“变化真大啊。”

而让李多鱼意外的是,导游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座名为“李园”的老房子前。

这座老房子跟洋房不一样,是传统的中式建筑,足足有三进三出,是真正大富大贵的人家。

李多鱼和周晓英跟着旅游团进了这所院子。

女导游开始介绍道“这个李园的主人呢,当初是榕城商会的会长,李嘉南,当年在本地是很有威望的。

他一共有四个孩子。

大儿子,李志仁。

二儿子,李志宏。

李多鱼看着墙上的木板,上面居然刻有简单的人物关系。

而让他完全没想到的是,他在这个木板上,居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而那个名字,李多鱼在下沙村的李家祠堂里有见过。

李多鱼忍不住问道“能不能问一下,这个李家老四——李瑞祥,下面为什么没人了?”

导游笑着回道“这个你可真问对人了,今天要不是我,估计还真没人知道这段历史。”

“这个李瑞祥有个儿子叫李子浩,早年就读于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波出国留学的少年。

李子浩归国后,没多久,就跟一些人支持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后,被当时的清政府追杀,连夜坐船逃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李家受到牵连,当时的李家家主不得不站出来,宣布与他们断绝了关系,所以李瑞祥下面并没有相关的子嗣信息。”

李多鱼恍然大悟,如果说只有一个李瑞祥的话,还有可能是凑巧。

可连李子浩都有的话,那就十有**了,难怪在担担岛那样穷的海岛上。

老太太能拿出那么多小黄鱼出来,原来出身真的不简单。

李多鱼不禁问道“那后来,李瑞祥的后代,有回来相认吗?”

女导游笑了笑“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得问现在的李家后人才知道。”

“这样啊,那现在李家后人到哪去了,怎么没有住在这里?”

李多鱼问个话的时候,队伍里的一位阿姨笑道“年轻人,一看你家就没被人斗过,这么大的院子,放在那个时候,有谁敢住啊,肯定是捐给国家啊。”

女导游微笑着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听说李家后人,一部分出国了,一部分留在了榕城。”

有位阿姨打量起李多鱼来,忍不住问道“年轻人,你是不是跟李家有关系啊,怎么问的那么清楚。”

“没有,就是有点好奇。”

“这样啊,我小时候,跟李家人还有过接触,发现你跟他们长得有点像,都是脸长长,鼻子高高的。”

“可能凑巧吧。”

经过这位导游这么一讲解,困扰李多鱼多年的疑惑,总算解开了。

原来太公当年那么厉害,不单留过学,还变过法。

可李多鱼总觉得,要事情那么简单的话,老太太当年说不定,早就认祖归宗了。

哪会到死都没有告诉后人,李家的祖先来自哪里,不过这种事,就随缘吧,知道根在哪里就好了,认不认都无所谓。

从李园出来后。

李多鱼和周晓英就脱离了旅行团,跟这群大爷大妈挥手告别,来到了烟台山最高的地方。

两人坐在石凳上,眺望着江面和榕城,在这里,可以将大半个榕城尽收眼里,甚至可以不远处的乌塔和白塔。

而远处那两座最高的建筑,分别是乌江饭店和外贸中心酒店,目前都是接待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地方。

李多鱼记得青口码头鱼贩子老张的侄子,就在那个外贸中心酒店里当采购。

冬日里。

江边的风吹过来,还是有点冷的,周晓英忍不住搓手起来。

李多鱼见状,直接掀开衣服,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

“怎样,暖和吧。”

周晓英赶紧抽出来,骂道“晚上你着凉肚子痛,我可不起来给你煮姜汤。”

李多鱼咧嘴笑了笑,随后突然问道“晓英,你说将来咱们有钱了,你想不想来城里面教书和生活啊。”

周晓英认真思考了番,随后摇摇头“城里是不错,但有点不适应,感觉还是村里面好点。”

“你就不想让孩子,有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周晓英反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才是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

从没带过孩子,教过孩子的他,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晓英淡淡说道“我觉得吗,有个安稳的家,父母都陪在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