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科技帝国从穿越三体开始 > 第21章 全给我打包带走!(求追读!收藏!)

第21章 全给我打包带走!(求追读!收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69年3月25日

京城西郊。

计算机发展工业区,第一芯片厂。

无尘车间内摆放着一个庞然大物,长有近五米,宽三米,高四米,重达十五吨。

这就是杨学斌举国之力制造出来的DUV光刻机,可以生产150纳米的芯片,这种技术水平相当于现实世界的二十世纪末的水平。

不过这并不是它的潜力。

通过ArF浸没式,经过多重曝光后,甚至可以制造出七纳米的芯片。

“启动!”

随着杨学斌一声令下,DUV光刻机启动,并开始试生产。

为了这台光刻机,杨学斌付诸了无数心血,光是调试他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今天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经过处理的八英寸硅片被送入光刻机内进行光刻,随后便是显影、刻蚀和去胶等步骤,然后不断重复这一过程80次,最终在硅片上构建3D晶体管结构。

芯片生产是个漫长的过程,从投料到切割封装,以及经过最终测试,大概需要十周,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杨学斌自然不可能守在这里,他还要加紧督促软件组完成操作系统的编写,像其他软件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

1969年5月25日。

150纳米的芯片经过了最终测试,只不过良品率有些低,还不到百分之五十。

不过相对于初生产,这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接下来的良品率自然会慢慢提升。

DUV光刻机投产成功,杨学斌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加紧其他设备的最终研发,像显卡、声卡、路由器等都需要用到芯片。

芯片,是整个弯道工程的最后一块拼图。

……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是三个月。

计算机发展工业区。

大会议室。

此时,数百技术人员齐聚,看着杨学斌熟练的组装出一台台式电脑。

随着杨学斌按下主机开关,液晶显示器亮起,一行行代码快速闪过,系统程序进行自检后,很快就进入了视窗桌面。

纯色桌面上有十几个图标,都是各种软件工具。

杨学斌首先打开文档,切换到智能拼音输入法,噼里啪啦地一阵敲打,一个个汉字就清晰地出现在文档上,看得众人眼睛都瞪大了。

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个效果,但第一次见到还是忍不住震撼。

这可是实时的人机交互,而且是可视化的。

随后,杨学斌又试了试其他软件,包括专业的CAD、EAD等等。

实际上工业生产涉及到的软件太多太多,即便是杨学斌领导的软件小组也没办法短时间内全部设计出来,需要后续进行陆续地开发。

最后杨学斌测试了下运行速度,将近5亿/秒。

要知道当前世界上,最快的巨型机其运行速度也就是每秒千万次而已。

放下鼠标,杨学斌站了起来,转身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他深呼了口气高声道:“同志们,我宣布,计算机通过测试。”

轰!

会议室里顿时沸腾了,大家兴奋地欢呼。

“哈哈哈,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呜呜。我好想哭,太激动了。”

“辛辛苦苦两年,我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谁知道我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

“五个小时还不多。你知不知道,杨总每天才睡两个小时左右。我都不知道,杨总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杨总万岁!东大万岁!”

……

如雷鸣般的欢呼声持续了十几分钟之久,不少人喜极而泣。

个人计算机通过测试,意味着弯道工程完成了九成,接下来就是进行联网测试,以及最后的超级计算机制造。

看着欢呼的众人,杨学斌不由生出一种抢单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他压了压手,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后才说道:“我已经吩咐后勤,今天加餐,同时这个月的补贴翻倍。但弯道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首先是组网实验,我会邀请李帅明天请来视察,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最后就是组装超级计算机,我会亲自带队。”

“是,杨总!”

大家激动地纷纷高呼。

李帅前来视察,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离开会议室,大家就忙了起来。

实际上在此之前,杨学斌就提前做了布置,将光纤提前布置到各个工厂和机构,各种网络通讯设备也都准备好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装电脑,并完成联网以及测试。

这些工作都不难。

……

“李帅,我是杨学斌。”

办公室里,杨学斌拿起电话,拨到了李帅办公室。

很快,电话里就传来李帅略显疲惫的声音:“哦,小杨啊,有什么事么?”

杨学斌说道:“李帅,光刻机已经通过测试,正式投入生产了,同时我们也组装出来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当初我不是跟你描述计算机的引用场景么,明天我们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