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国师大人,你心里有我啊(二合一)
第243章 国师大人,你心里有我啊(二合一)
大抵世间的英雄与魔鬼,总在一个合適的时间扎堆出现,而后被时代的浪潮推至命运的舞台,各显神通。
一千三百年前,青蛮將战线推至江南,险些覆灭中原王朝,而后,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强大修行者便纷纷涌现。
逆势而上,建立了全新的秩序,直至今日。
五百年前,般若莲月亲手葬送了迦楼罗,而差不多同时段,尚且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道姑从山林中走出,以一双至清至冷的眼晴,好奇地打量著山下的繁华人间。
然而很快,她就目睹了这个世道的真实模样。
修行者彼此爭斗,凡人挣扎求生,野心、欲望,那高高在上的仙门之下,户骨遍地,
都只是盛世不起眼的註脚。
这人人歌颂的“太平盛世”,似乎从来就不“太平”。
许负开始思考自己所追寻的天命在哪里。
天命道的门人最擅长因果术,但关於自身的天命,却不是那么好算的。
有些人的天命很具体,只需要去做就可以。
而有些人的天命很抽象,只是一个模糊朦朧的概念,要如何去追寻,如何去达成,最终都是个人的理解。
许负的天命,就属於后者。
最开始,她以为“太平”在仙门手中,这世间凡人苦弱,可修行者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只要修行者愿意將自己的能力用於造福百姓,人人向善,世上自然再无苦难。
但显然,並非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这样想。
一千三百年前,便有人秉持著这样的理想,以大宏愿立下“江山半壁”,推拒青蛮兵线十万里,建立了尧山书院。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谢谦。
最初在乱世之末横空出世的谢谦,的確担得起“儒圣”之名。
然而一千三百年后,世道並没有发生变化,反而是尧山书院,如今也只是成为了眾多仙门之一而已。
甚至於,如今看来,谢谦与尧山书院,比一般的仙门还要不当人。
於是许负明白,“太平”不在仙门。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而后,她揣测,“太平”或许在朝廷手中。
大魏朝廷,总体代表著的,便是凡人的利益了,若非朝廷在和仙门互相制衡,如今的世道还要更加可怖。
许负就在大魏朝廷的最中央,当了五百年的国师。
以她师父所赠的“参蓼”二字,立起那参天的高塔,协助大魏统御天下。
但她也看到,大魏的强盛和如日中天,与底下的百姓似乎並无关係。
朝廷的確维护著百姓,但这不代表他们爱民如子,而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凡人提供的衣食住行,並且藉此作为与仙门拉锯的筹码。
於是许负明白,“太平”也不在朝廷。
倘若有朝一日仙门消失,朝廷便是另一个仙门。
而且只会变本加厉。
很长一段时间,许负找不到属於自己天命的答案,只是那星天水镜当中的下结果,
永远落在大魏,所以她只能等。
等待那天命的转动。
大魏王朝永安一百七十年,她觉察到了一个窃走国运的小贼。
隨著推演国运的水镜涟漪,推动了星辰的轨跡,如同生锈一般沉寂了五百年的“太平”天命,也隨之落到了那个小贼的身上。
在这个镇北王府的小贼突然被“夺舍”之前,许负所感应到的天命,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
但是从他窃取国运开始,便越来越清晰。
这也是顾芳尘的威胁屡屡奏效的原因之一。
但凡天命的指向稍微模糊一点,许负都不会一退再退,被这小贼欺负得不成样子。
而当顾芳尘说出那九个传道者对应的词开始,“太平”的天命就焊死在了他身上,任由许负怎么算,都没有分毫动摇了。
所以许负便明白,自己思索了五百年的答案,不在仙门,不在朝廷。
只取决於眼前这小贼一人而已。
这个答案很荒谬,但是许负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算错的可能性。
而那九个词,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必须斩断其中因果,才能够真正抵达她的天命。
而许负自身,也在这些因果之中一“参寥”,高旷寥远而莹莹子立。
这是许负的命书。
要想彻底斩因果,就意味著,她必须与自己的命书背道而驰这就是她追寻的天命。
必经之路,不可不为。
“我自然知道『参寥”二字便是国师大人,但国师大人斩因果,为何来找我?”
顾芳尘似笑非笑地看著旁边一本正经坐著的许负,来了个明知故问。
此刻国师大人依旧和他保持著一尺的距离,十分礼貌,但对於向来离人百丈高的国师大人而言,这个距离已经是相当的亲近了。
女冠身上特有的冷香已经不知不觉间盈满了四周。
顾芳尘想到从前许负附身雪香之时,隱隱约约勾人的淡淡香味,唯有情动之时,经过汗水的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