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夏至祭地,天子赐胙(加更,求月票
这一口胙肉,即便是陈王刘宠,都派遣心腹骆俊作为使者,代替他入京朝贺。
半月前,刘辩曾下诏遣使至陈国,召陈王刘宠赴京参与夏至的祭地礼。
刘辩自然是不指望手握重兵的刘宠会自投罗网入京就擒,这只不过是顺手之举,进一步坐实其不臣之心,为日后讨伐刘宠强化大义名分罢了。
天子讨伐不臣,总要觅得臣子不臣的证据。
如今天子下诏召之入朝,陈王刘宠却抗旨不尊,这就是有不臣之心的表现。
不过若是刘宠当真选择奉诏入朝,刘辩反而不知该如何处置刘宠了。
毕竟刘宠此时尚未有公然的反迹,甚至刘宠在黄巾之乱中是有立下功勋的,所以刘宠若是乖乖入朝,反倒是会让刘辩有一种一拳头打在上的无力感。
好在刘宠以“病不能行”为由,推辞了入朝的诏令。
但还是派出了心腹前陈国相骆俊为使者,携五十车金银珠玉入京上贡,向天子表达了亲善之意,隐晦地表达了希望和解的意愿。
刘辩虽然没有当场拒绝,但与一众侍中寺官员谈及此事之时,却是忍俊不禁地嗤笑着刘宠的天真。
和解?
此时此刻,你刘宠莫不是在说笑吧?
但这件事陈王刘宠和骆俊并不知晓,骆俊垂手侍立百官之中,背脊笔挺,面色虽恭谨,心中却是无比倨傲。
他笃定,天子为大局计,定然会求安稳,同时为免舆论非议,天子只要不是想逼反他,就会故作大度赐下胙肉,而且还必然是象征最高礼遇的牛牲的肩胛肉。
因此作为陈王使者的骆俊也已经做好了接受天子胙肉封赏的准备。
却不料天子并未先分赐诸侯王和宗亲,反而是先分赐了一份牛肩胛给作为帝师的太傅卢植。
这倒也无可厚非,卢植对天子的扶立之功和卓著功勋,当得起这第一份胙肉的赏赐。
随后便是重病在家的太尉杨赐,以及司徒刘焉、司空崔烈。
赏赐完三公,九卿之中则是以大司农曹嵩为首。
天子对于曹嵩这位大司农实在是太满意了,今年曹嵩的辛劳所有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光是肥硕一去不返的瘦削身躯,便堵住了悠悠众口,也没人再敢以阉宦之子来辱骂曹嵩。
当然,这其中除了曹嵩的尽心竭力得到的敬重和天子对曹嵩的宠信加持外,便是因为大司农的的确确就是大汉帝国的财神爷。
这位大司农若是要存了心为难谁,卡一下谁的拨款进度,就能让某个官署在某一项工作上的进度大大延缓。
原本按照最新的制度,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会同廷尉府一同接受某个官署对大司农署的投诉和控告,若是大司农卡其他职能官署拨款进度的事情属实,相关责任人都会被予以警告和扣年末评价分的处罚,多次触犯则会被罢官。
但指望天子惩处曹嵩,那他们还不如放下面子多唤几句“巨高公”。
况且若是曹嵩当真有心收拾谁,卡其他官署的拨款进度都能做到有理有据,挑不出任何毛病。
比如太仆署要引进一批河曲马作为配种马,那大司农署完全有理由表示需要派遣佐吏,前往河曲地调查河曲马的价格,核实不存在贪墨情况后,再予以拨款。
而从雒阳至河曲地足有三千里之遥,来回至少一个半月,再调查个七八日,做一份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两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你还挑不出人家的刺,无非就是说大司农署办事过于死板罢了。
而后天子赐予了许多朝臣和列侯胙肉,包括远在边地的众将和州刺史,只不过他们的胙肉需要以食盐腌制保存后,方可派邮卒以日行四百里的速度送出。
好不容易轮到分赐宗室胙肉之时,太常卿念出了一个又一个诸侯王的名字,却唯独没有轮到陈王刘宠。
其中包括今年六十一岁却无子嗣,又身患重病被天子接来雒阳诊治,但未能离开病榻前来观礼的淮阳王刘皓,希望这份胙肉能为他祛除病症。
还有同样高龄的中山王刘稚。
刘稚这位中山王的运气很好,得到无极甄氏等豪族帮衬,本就富贵的生活过得更加富裕,身体也十分健康。
但也不知是不是中山国这个郡国子嗣运道,被那位拥有一百多子的中山靖王用尽了。
后汉的中山王除了第一任中山简王刘焉有十二子外,之后的中山夷王、中山教王、中山穆王到如今的第五任中山王刘稚,都是一脉单传。
而这位中山王刘稚,六十七岁了却依旧没有子嗣,就连一个女儿都没诞下,若是不出意外,等他亡故后恐怕中山国也要除国了。
不过中山王刘稚通过平准令甄逸为中间人,向天子表达了希望捐献出钱财,换取天子赐予胙肉的福气,希望能凭借天子赐福诞下子嗣。
他还希望争取一下,希望天子准允他从宗室过继一个孩子来继承中山国,但却被天子拒绝了。
这种事情,莫说其他诸侯王了,若是准允了中山王刘稚的请求,那么病榻上的淮阳王刘皓又该如何?
倒数第二份是猪肩胛,被赐予了城王刘和。(注1)
这位彭城王的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四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