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一群王八蛋!
第849章 一群王八蛋!
华夏网约车大战已持续数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戏码不断上演。
打的出行虽占据优势,却很难从市场层面直接消灭竞争对手。
不过商战有时不必正面硬刚,坏人的灵机一动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惜架不住陈默自带“先知”外挂,早已洞悉事情的大致走向。
上一世,陈默印象中这件事就疑点重重:日程匆忙得不合常理,时间敏感得耐人寻味,对视若无睹。
别的公司上市都非常高调,又是敲钟又是开新闻发布会又是邀请全球媒体宣传,都恨不得抢占所有媒体头条和热搜榜,怎么大操大办锣鼓喧天怎么来,毕竟声势越大越利于提振市值。
否则为什么当初某互联网巨头上市,创始人跟一个孔雀一样在北美各州各市进行游街式路演,乍一看让那些懵逼老外以为是在竞选总统呢。
可这家上市却低调到诡异——没有庆祝仪式,没有软文宣传,连最基本的敲钟环节都省了,公司管理层和投资人连朋友圈都没发一条,简直闻所未闻。
事有反常必有妖!
这一次,陈默手里有了打的出行,对这一事情的认知更为深刻。
无论团购、外卖、旅游还是网约车企业,收集用户信息进行画像,用于个性化推荐和大数据分析趋势都是其实也是必要的环节,但不能过度收集。
而某些企业恨不得把用户信息扒得底朝天:相册照片、复制粘贴的文字、常用 app、人脸识别数据、人际关系网、家庭住址、公司信息……
毫不夸张地讲,每个人都在网络上,毫无隐私可言。
聚焦到网约车企业,用户周末打车的出发地、目的地、同行人,甚至在车上的言行举止,比如隔壁老王带谁家的老婆去酒店,都能查得明明白白,服务器上都有记录。
就像某些人的信息,如果想要查分分钟就能查出来,但如果查不出来,那就不是技术的问题了。
可如今,这些信息全攥在企业手里,监控调取随心所欲。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感觉我们自身的信息不值钱,但是数亿人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宝藏,也可以成为某些国家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
这数亿人里,难道没有科研人员、机关干部、领导干部?
若他们的住址、工作地点、人际关系、联系方式全被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陈默记得曾经就好像有个极具潜力的战略人才半夜回家打个车就没了,这还是当时他作为普通人的信息渠道都知道的消息。
那他不知道又有多少?
就像打的出行目前掌握的交通大数据,是可以用来判断现在的交通便利节点,以及人口产业集聚区的,即使只是审计报告、财报附注及相关往来问核,信息量也是巨大的。
甚至能据此研判大政方针和重大措施。
彼岸研究院若想,完全可以通过实时移动出行大数据,分析相关部门的人员流量——某一时段突然频繁异动,背后大概率有事发生。
正因如此,打的出行即便有外资,也只给分红权不给投票权;
选择港交所上市,也是因为港交所虽要求披露重大信息,却明确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须遵守内地法律。
可赴美上市就完全不同了:
从事敏感职业的用户信息可能暴露;
隐私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地图数据受到严重威胁。
为什么谷歌被迫退出华夏市场,为什么强如苹果也要在架设云上贵州数据中心,就是为了降低风险。
可一旦赴美上市,这不是风险大小的问题,其性质就彻底变了。
如果携款潜逃,只要金额不大,危害是有,但是没有那么严重。
可这种涉及到企业一旦出问题,就是天大的麻烦。
这也是陈默对此事耿耿于怀的原因,记忆太深刻,恨透了这种行为。
当初乐视危机,他想把老贾留在国内,就是不想多一个利益输送的渠道。
当然,他也承认,老贾带货确实挺有想象空间,能给抖音都能带来不俗的助力。
之前部署的监控团队提交的材料中有一条很有意思:这家网约车企的独立董事毕业于西点军校,曾是情报官。
仅凭这点就非常值得寻味,再结合打的出行那边两军交战‘缴获’的信息,两相结合,脉络开始逐渐清晰。
怪不得这一年来,打的出行赔本运营挤压市场,友商总能同等力度跟进,甚至在部分地区搞“一块钱打车”——这种违背资本利益的长期补贴,显然别有所图。
看来,通过资本扩张收集海量数据,才是其终极目的。
这下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而像这样的网约车企除了收集个人信息和数据,还顺便收集道路的实景信息。
每一辆网约车,都在义务地收集沿途道路以及街景信息,最终成为全网最详细的实景地图。
这些数据的价值在另一层面来说甚至比金钱更加值钱,属于战略级资源的一种。
其实去年打的出行上市,陈默就是在试探对家会不会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