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扭扭捏捏的
第35章陛下扭扭捏捏的
所谓别的办法,在刘彻的注视下,那可不得解释,刘侄赶紧补上道:“让他们有看书的机会。”
看书的机会?
刘彻目光变得幽深,依然在等着刘侄的下文,她这话说下去!刘侄有意吊人胃口,分明她是要喘一口气,哪有人一口气能把话全部说清楚的?
“就是建起一个书楼。天下百姓,不问出身不管来历,只要双手干净都可以进入书楼之内看书。是所有的人,我大汉的子民。"刘晖终于一口气把话说个清楚明白,刘彻眼中闪过亮过精光。这不失为一个好计划。“你想在各地都建起书楼?"真要是建,就不可能只建一个,刘侄都说了是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进入其中看书。
这样一座书楼如果只限于一处,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刘侄点点头,“我跟那些世家贵族通过造纸术和印刷术,还达成一定的共识,想要以后我们造纸术的技术提升都给到他们,让他们用上更好的纸,帮我建起书楼,不急于一时,也不用他们帮我太多的忙。搭把手就行。”听得刘彻都愣了,还跟世家贵族达成共识,他们能答应?这分明是不利于他们的大事。
“阿侄没有告诉他们建书楼的事,只说来日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希望他们可以施以援手。"霍去病似是清楚刘彻的疑惑,赶紧帮忙补充。刘侄点点头,底牌怎么能全显露出来,当然得留有余地,否则怎么跟那些老狐狸斗?
刘彻乐了,“到时候他们出尔反尔怎么办?”这话问得,刘侄忙道:“那得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所谓想要什么,指的不再是一件事。
刘侄和刘彻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读懂了,让人为他们所用,利益够就可以了。
大势所趋,世家族清楚改不了,也不可能改,就不得不放弃。与其考虑怎么阻止,不如想想在这样的过程怎么争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一向是让人心动无比的,捉住了才是最真实的。刘侄盘算都告诉刘彻了,刘彻道:“钱你有,就差地儿。这样利于大汉的事,朕岂能不支持。理当支持。”
刘晖冲刘彻问:“掌管书楼的人?”
“你自己选,朝廷出面参与的事,再不是一个人的事了。你一人所为,惠于天下万民,他们还能说你的不是?得有那样的脸。“刘彻何许人也,断不可能受制于人,让朝臣们对他指指点点,那他不想。尤其这个事明摆着损于世家贵族们,他们绝不愿意接受普通人也有机会碰到他们一直视之珍之重之,不可求的书如果由朝廷出面办起书楼来,看吧,朝堂上不定要吵成什么样。倘若那般,不合适。
刘彻对利于大汉发展,育人才的大事,自是清楚应该怎么办。人才人才,大汉很缺人才。缺得让刘彻有时候看着身边的人都十分郁结,就不能多几个能用可用的人吗?
刘侄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的对,天下江山,他想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只靠一个太学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在各地建起府学,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可那样培出来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世家贵族他们本就占尽天时地利,得天独厚。朝廷出面培养的人,建起的学校,最终还不都是各种世家贵族出身的人吗?于普通人而言,有了学校和没有学校,那都和他们没有关系。试问,这样的情况下,大汉的百姓会怎么想?秦因何而亡,因为没有了希望,普通人上去的路被堵死了,中间的人欺上瞒下的掠夺百姓们的土地,百姓们没有了希望,不反何为?反是死,不反也是死,那还不如反,或许能够为他们争来一个机会。刘侄眼下做的事,就是为普通人种下希望的种子。由世家贵族所垄断的书籍,印刷术,造纸术弄出来了,就得让普通人看到书长的样子。
不识字没有关系,有专门教人识字的书,以物以形,能够让人学到。“那些见物见形以识字的书,反正我们大汉朝也有专门教人识得几个简单的字,也会算数的人,就把这些书发下去,就算是朝廷为了加强百姓们识字做出的努力。“扫盲这个事,那是从古至今都有。从统治阶层来说,管理一些识得几个字,讲道理的人,会比完全不识字,不懂道理的人更难。当然,反人类的朝廷也有,但中华上下五千年,独一个而已朝廷都想教人识字,不过是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出现前,竹简的保存太难了,想要普及教育,文化传播的方式太少,很多事不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人意识不到,而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侄都把造纸术和印刷术弄出来了,她在解决最大问题的情况下,举一国之力都不能把教育事业办起来,后世人都得唾弃她。刘彻瞥过霍去病问:“阿侄的主意你怎么看?”刘侄和刘彻说话的时候,霍去病看着手里的书,听到刘彻的话,霍去病抬起头答道:“自来的规矩,锦上添花,印刷的书钱不用朝廷出,谁能挑得了毛病。”
此言一出,是把刘彻的顾忌都道破了。不需要顾忌是吗?刘彻冲刘侄道:“好,你只管放手去做。至于你要建起的书楼,你只想建一个书楼?”
当爹的还是了解刘侄的,刘侄不是那一种凡事只看眼前的人。“学校。"刘蛭眨眨眼睛提醒刘彻,她之前说的学校,别刘彻听完再无下文。这事很可以为之的。“书楼在前面,旁边是学校。勤奋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