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 第289章 事故车翻新

第289章 事故车翻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89章 事故车翻新

苏澄的优化方案是直接大幅度砍掉线上‘价格走势’这个功能。

他瞄准的是线下的餐厅用餐业务,打算把《我告诉你》发展成一个信息平台。

产品的定位怎么说呢……类似于大众点评网但又不是点评网的点评网。

其核心功能是为用户解决人生最大难题之一:今天晚上吃什么?

这个功能与价格走势的核心诉求是一样的。

大家看评论的本质是想走捷径,不想动脑子做筛选,不想冒风险,更不想踩雷。

产品在更新以后,苏澄将用餐页面做成最主要的用户入口。

第一步:用户们输入自己的预算金额:今天晚上在外就餐的打算多少钱。

100?200?500?

这个不做标准,15块钱单人餐还是500块钱的聚餐都可以。

但苏澄看过资料库最新一版的数据,基本上在外面聚餐四个人的消费就是两百左右。

然后再让用户输入用餐人数,1人?2人?4人?6人?

预算金额和用餐人数设定好以后,程序就开始自动为用户开始推荐附近的餐厅。

如果没有合适的,还可以拔高预算。

这个东西简单,用现成的程序随便找个地图把数据爬出来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产品新转型的业务非常依赖用户们的用餐评价,而用餐业务才刚刚上线没有评价,甚至连店家的菜品信息都没有怎么办?

后者的问题倒不算大问题,稍微用点人力或者点钱就能解决。

前期就试运营一两座城市,主动邀请商家们上传菜品信息。

想要高效率就点钱做地推。

因为这种信息平台后期餐厅是会主动上传自己的相关信息的。

客户们的用餐评价就稍微有点难度了,这个东西多少都得砸点钱。

也就是苏澄先前预算好的,无论从老东西这里偷什么资产,后续肯定都要一笔必需的运营成本。

无论是事故车还是二手车,翻新就是得钱啊。

有可能的还不少。

起初,苏澄想的办法是,在用户们每次用餐以后,将用餐体验和评价发布在他们的产品上,他们将会补贴用户10%~20%。

100块钱补贴20块,200块钱补贴40。

苏澄现在要是有直接调动帝豪集团财政大权的权力,他肯定这么干。

这是最豪横的起势方式,也是该领域业务的方程式最优解。

可是苏澄手里没那么多钱啊。

钱被老东西扣除了一大半,苏澄就得省着点了。

因为《我告诉你》还没商业化,现在苏澄又要对该产品进行一次大的业务转型,在此之前的所有投入都是成本,暂时没办法盈利。

经过盘算,苏澄最终把补贴比例定在了餐费的5%。

提供消费相关截图或者凭证,写一个体验评价即可拿到补贴,直接现金打款到用户指定的账户。

按照苏澄的想法来算,账上现在的钱可能只能指定一座城市,而且还得限时放送,指定的日期比如说周六或者周一写评价,才能得到这个补偿。

没办法啊!

苏澄手里没那么多弹药,只能省着点打了。

效果肯定不是方程最优解,但以苏澄现有的条件也算是能拿出手的最好方案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这样子的。

苏澄觉得还可以加一条,优秀且真实的评价将会有概率获得免单奖励,作为拉眼球和吸引力的最高奖励。

“虽然速度和效果可能会差一点,但也足够了。”

苏澄这样做的目的是与用户们达成最基本的互惠。

只要雪球滚起来了,那就好做了,只是开头有点难而已。

用户在《我告诉你》上看到一个餐厅,去用餐以后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那么这名用户在尝试新餐厅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体验写出来发到《我告诉你》,从而实现产品与用户的互惠。

只要互惠达成,那么餐费的补贴是5%还是10%亦或者免单就都不重要了。

餐费补偿和免单只是产品前期转型苏澄应该付出的成本。

至于商业化的问题。

换作一般的创业者后续可能会做团购、推广、付费直通车等业务。

但苏澄的想法不是这样的,他坚决不会做成美团和大众点评一类的产品。

跟他们一样就代表着同质化,就意味着同赛道竞争。

假设兜售流量,售卖在线付费套餐,就能对商家进行抽成。

苏澄向商家收取佣金和推广费,那么商家就会面临一定的佣金和推广压力,这部分的成本最终都会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最后还是赚消费者的钱。

而《我告诉你》本质上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诞生的一款产品,假设走那条路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产品公信力,失去了信息的客观性。

广告、推广信息会让用户实现信息过载,眼缭乱的餐厅信息会让用户难以抉择。

用户本身就不知道吃什么了,用了《我告诉你》更不知道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