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想跑
何义臣赞同点头:“若是实在搪塞不过去,了不起……便在族中挑几个人出来做替死鬼。”以前也并非没有过这样的事。
开国之初,圈地之风愈演愈烈,长公主便杀了一批跟随先皇开国的功臣。
那时,繁花似锦的京都,血腥味盖过了春日馨香,刑场的泥土翻开都是红的,人人自危。
多少功勋之家为平息此事,聚集族中已有子嗣之人抽签定顶锅之人赴死,其子嗣由宗族按嫡子培育,给田产、房产、奴仆。
所以,翟鹤鸣要保翟家,说不准会如法炮制。
翟家是小皇帝外家,在崔家不多事的情况下,只要推几个人出来认罪,此事必然能平息。
“可翟家必须办!”
立在谢淮州身后的裴渡突然开口。
见元扶妤、谢淮州和何义臣都看向他,裴渡身侧拳头紧握,缓声开口:“长公主刚刚监国摄政时曾经说过,要办这种朝廷上下都不干净的案子,就得杀猴儆鸡。翟家是外戚,是陛下的外祖家,只有将翟家严办给朝廷上下看,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严办圈地之事的决心,使其他人不再心存侥幸。”元扶妤睨了眼立在谢淮州身后的裴渡,视线又落回谢淮州的身上。
见谢淮州朝她看来,元扶妤端起茶盏,显然心中已有章程。
“翟家的翟老太太,是出了名的护短。”何义臣眉头紧皱,“翟国舅又是个十分听话的。”“这件事并不难办。”元扶妤想起自己之前给小皇帝留下的课业,这次便当做是对小皇帝的考教,看小皇帝能不能领会她让小皇帝读那些书的意图,“谢帝师今日要入宫给陛下上课吧?让陛下自己看这件事要如何办。”
“陛下年幼,这怕不妥……”裴渡不免担忧。
元扶妤喝了口茶,问谢淮州:“陛下是谢大人的学生,谢大人觉着……这件事陛下能不能做成?”“可以试试。”谢淮州明白元扶妤的意思,他说,“但是,得先把翟家的罪证送到陛下案前才行,否则陛下面前,翟家人是不会认的。”
何义臣点头:“翟家人一直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算日子,林常雪也快回来了。”元扶妤说。
见魏娘子从门外进来,立在不远处同她行礼,元扶妤开口:“先用早膳。”
“我就不用了。”何义臣当着谢淮州和裴渡的面也未避讳,直言,“我得回玄鹰卫,之前玄鹰卫送来消息,马少卿分四路回京,其中两路已经探明没有人证,太原王家派去的杀手都已撤了,我担忧马少卿和人证会有危险,想再派一批人出去接应。”
何义臣对此事非常上心,这段时间他有空便去金吾卫狱中探望那三位母亲。
这个案子,是支撑那三位母亲活下去的勇气。
元扶妤点头,吩咐:“锦书,给何义臣包几个肉饼,让他带着路上吃。”
“是。”锦书应声。
元扶妤抬头叮嘱正弯腰将桌案上密报收拢的何义臣:“玄鹰卫那边要是有柳眉和林常雪的消息,第一时间送过来。”
元扶好怕这两人只报喜不报忧。
“放心。”何义臣说完,同谢淮州行礼离开。
裴渡从进门便一直望着元扶妤,只觉元扶妤对金旗十八的关切似乎有些过了。
“这个你瞧瞧。”元扶妤将苏子毅寄来的密报放在桌案上,两指压着推到谢淮州面前。
苏子毅在信中说,已经同元扶妤安插在突厥王庭的细作联络上了,并且得到了他安插在其他各部落的情报网。
除此之外,苏子毅还在信中说,他不打算让长公主安排的细作,与大昭朝廷派去的使臣和玄鹰卫细作联络,是为以防万一,也是为了能两方消息互相参照。
谢淮州也赞同苏子毅的做法,他派出使臣和细作时,还不知长公主在生前已往突厥王庭和其他各部落安插了细作。
既然都是为了招抚和刺探情报,两方人马联络与否并不重要。
关于突厥王庭,苏子毅说细作送回消息……老可汗虽然身体强健但到底已年迈,亲弟弟与长子年岁相当,有夺权之心,苏子毅打算利用此事分化突厥王庭。
苏子毅利用细作潜伏多年之便,命其暗中招降其他部落。
战事方面,郑江清分散兵力,南北分进,又命其麾下副将亲率两千奔袭定襄。
按照苏子毅写信的时间来看,大昭和突厥的第一场交锋的结果,或许已在送回京的路上。
谢淮州看完苏子毅的密信,元扶妤想着正事已经说完,便问谢淮州:“谢大人还有旁的事吗?”“没了。”谢淮州将密信叠好搁在一旁。
在谢淮州看密信之时,锦书已经将早膳摆在了桌案上。
听两人的正事已谈完,锦书对廊庑外捧着铜盆的婢仆们招了招手,婢仆鱼贯而入,侍奉谢淮州与元扶妤净手。
见谢淮州将手浸入水中,当真要留下用早膳,元扶妤靠坐在椅子上的动作未变,问:“谢大人当真要留下来与我用早膳?”
谢淮州接过婢仆递来的帕子擦手:“崔姑娘相邀,自是不好驳了崔姑娘的面子。”
元扶妤双手环抱撑在桌案上,再次抬眼,似笑非笑看向裴渡:“裴大人要一起用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