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野山茶果
果实、茎叶等等都收好之后,便是开始挖掘它的主根。
主根较短,须根断了也无所谓,须根的采购价格只有主根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自然也不会挑剔它的品质了,都是当统货处理的,处理成本极低,晒干抖一抖即可。
苏岩将工兵铲用力一踢,将它踢入土内,两株三七相隔不远,可以一起来挖起来,省了一些力气。
身边的小松跟着他一起,方才种子和茎叶的形状它看得清楚了,它闻到了三七独特的清香味,记住了。
它尾巴一翘,自己先在附近溜达一圈,找找看看有没有三七,如果有便叫起来呼唤苏岩过来。
苏岩一面挖,一面嘀咕道:“这两棵不小,刚才它的花开得也很多,也是二十头吧?今天运气好,还是野生的三七长得好,够大。”
片刻,棕褐色的两条三七主根便显露出来,长圆锥形,披着皱皱纹,长得很结实,年份不短,保底有四年。
这两条主根晒干之后便有一两了,按目前野生二十头的一斤二百三十块钱计算,一两便是二十三块钱,或许会更重一点。
两个主根比一般的三七要大了一点点,但尚未达到十五头的标准,略有可惜,要不然自己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收草药的商贩。
或者自己留起来,哪天运气好能碰到有外地的商人过来,到时又能卖一个好价格了,如此甚好。
苏岩掂了掂这两个主根,将它小根须的泥土抖落,抓了一把干草放入装草药的帆布袋。
还是找三七值钱了,不会跑,方便省力,还没有人跟抢。
处理好之后,他将原先的坑填好,压实夯紧,又抓了一些干草垫在上面。
身后的小松还在找着三七,但是三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找,找不到了又回来,它用头拱拱苏岩,哼哼唧唧的在他面前晃悠尾巴。
苏岩以为它遇到什么委屈了,但没有,只是当时找不到三七让它有点不开心罢了,它也想找到三七,但是这个东西不像别的草药那么好找。
脚下地方的灌木丛十分茂盛,苏岩回到挂袋附近拿了长钩刀,遇到茂密的地方拿这个东西好使。
他不能按着本身有的小路来走,如此发现草药是很少的,选择要走那些茂密的地方去找才能发现更多的收获,无论是动植物均是。
苏岩走进去,瞥见有两三棵野山茶树,被附近的灌木挡着,暂时没有人发现它们。
这些野山茶树高约两三米,叶子呈椭圆形,质地厚实,为革质,叶缘呈锯齿状。
树枝上挂着不少野生山茶果,色泽发红,泛着油光,部分果壳有三条裂口。
每到寒露季节,山茶果便陆续成熟,果皮油亮,不少的果壳会自然裂开,在霜降之前便成熟了。
霜降则是传统的收获季节,有些地方采收时间会早一些,但当地大多是在霜降之后才采收,之后便开始晾晒、榨油等工作。
这两棵野山茶树生长态势相同,一棵树约摸六十个鲜果,即三斤六两鲜果,在野生条件下能有这样的产量算是少见。
一般山茶果的折干率为百分之二十五,便是四斤鲜果能出一斤的干品山茶籽。
这两棵树有七斤四两鲜果,能晒出一斤八两多的山茶籽,近些年仍是用传统土法压榨,出油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一斤山茶籽只能出二两油,一斤八两能产出三四两的山茶油。
山茶油价格不低,人工种植的每斤在五块钱上下,当地土壤较好,产出的山茶油质量优质;若是野山茶油,保底也有七块钱。
若是在山上找到的野山茶果,价格更高,山里的品质更优,只因自然条件所致,野山茶果和任何草药一样,价格更高。
如今花生油价格不过八角五分一斤,全因山茶树生长过于缓慢,挂果不够多,不但如此,榨油工艺较为落后。
虽说山茶树生命力顽强,但产油率一直很低,普遍采用传统土法压榨,这种工艺榨油率不会很高,最多不过百分之二十二。
苏岩回头看了看,附近没什么人,除了三百多米外的两位妇女,只有小松陪着自己。
小松见到苏岩摆弄这些山茶树,也认得树上的果子,它摘不了,低着腰去树底下找,有一些提前成熟掉落下来的,这便是所谓的捡山茶果。
苏岩对小松的表现很满意,给它布置了一个特殊任务:“小松,你去帮我拿一个蛇皮袋,两棵树的果子我们都要摘光,快点去。”
小松听到后,摇着尾巴便跑去挂袋,苏岩则快速将山茶果摘掉。
一棵树有六十来个果子,野山茶树上是产量不少了,有的树结果更少。
高的地方,只能用长钩刀或者金竹棍子拍落果子。
苏岩将果子聚堆成团,不久后,小松叼着一个蛇皮袋过来了。
之后,它又去拱地底下掉落的山茶果,有些是苏岩摘掉的,有些是自然掉落的。
很快,他和小松将一百二十多个山茶果全部捡好,鲜果分量很重。
他将果子放入袋中后颠了颠,在袋子下方绑了一条细绳子。
拿东西有讲究,如果不绑绳子,总感觉更重,在山林中拖动也比较麻烦,为了避免在坡度较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