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60章 计算机,去荒漠

第160章 计算机,去荒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光刻机原型机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整个攻坚团队的血液。它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一台机器的诞生,更证明了那条看似不可能的道路,被他们硬生生地凿开了第一段。

仓库的一部分区域被迅速清理、加固,挂上了崭新的木牌:电子计算机研制车间。

光刻机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车间一角,如同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兵,等待着为更伟大的事业提供基石。石毅站在车间中央临时搭建的木台上,面前巨大的工作台上,铺开的已不再是光刻机那精密机械的蓝图,而是一份标题为《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系统总体设计图及分项技术规范》的厚厚文件。当然这也是他从系统中兑换后,券写出来的。

“同志们,光刻机已成!”石毅沉稳的声音沉,穿透了车间里低沉的议论声,“它证明了我们能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手中可用的利器。

现在,我们要用光刻机,去雕刻一个能思考的“大脑’!”他用力拍了拍那份厚重的设计文件,“这就是目标一一我们自己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台下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吸气声。

陈工挠着头,一脸难以置信:“厂长,就……就国外那种占好几间大屋子,里面全是亮闪闪玻璃泡(电子管),能自个儿算账的大家伙?咱们……真能造那玩意儿?”

他的疑问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在这个晶体管还只是实验室新奇玩意的年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本身就如同科幻小说里的存在。

“能!”石毅斩钉截铁,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震惊、或茫然、或带着兴奋火苗的面孔。

“光刻机就是我为了计算机而制造的,而且计算机和光刻机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计算机后,光刻机才能制作出更加精密的芯片。”

他拿起一支细长的木棍,指向设计图首页的核心框图。“看这里,中央处理器一CPU。它就是计算机的“大脑’核心。由芯片组、电阻、电容构成的门电路组成。”

木棍在图纸上代表“与门”、“或门”、“非门”、“触发器”的抽象符号上划过,“这些门电路,就像一个个最简单的开关,遵循“是’与“非’、“与’与“或’的铁律。

当亿万个这样的开关,按照我们设计好的逻辑连接起来,协同动作,就能完成不可思议的复杂运算。”木棍移向旁边标注着“磁鼓存储器”的区块。“这是计算机的“笔记本’和“记忆库’。数据、指令,就储存在这个高速旋转的、表面涂有特殊磁性材料的金属鼓上。”

石毅看向赵红军和孙铁蛋,“红军师傅,铁蛋师傅,这磁鼓的加工,圆柱度误差要小于1微米,旋转起来要稳如磐石,读写磁头要在高速旋转的鼓面上方保持极微小的、稳定的悬浮间隙。这精度,这稳定性要求,是你们的新战场。”

赵红军和孙铁蛋凑到图纸前,看着那些苛刻的参数,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刚因光刻机成功而泛起的红光瞬间褪去,只剩下凝重。这比光刻机的样品台定位精度要求更变态。

“还有这里,”石毅的木棍指向“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部分,“这是人与机器对话的“密码本’。我们用相对容易理解的符号,比如“LOAD’(装入)、“ADD’(加)、“STORE’(存储),来编写程序,告诉计算机一步步该做什么。然后,需要一个“翻译官’,把这些指令转换成机器能直接听懂的、由“0’和“1’组成的电脉冲信号,刻录到纸带或者磁鼓里。”

他看向王研究员等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王工,这套“密码本’的设计,如何让它更简洁、更高效、更容易被我们的人掌握和使用,是你们理论组的攻坚重点,我们要让这台冰冷的机器,听懂我们人的意计算机计划,在光刻机成功的坚实基础上,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轰然启动。整个军一厂最精锐的力量被石毅再次整合、调配好,就开启了这个项目。

时间在焊锡的滋滋声、磁鼓旋转的低沉嗡鸣、机床切削的尖啸、以及无休止的争论和调试命令声中飞速流逝。

一九五七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但计算机车间内却始终热火朝天。失败是家常便饭。一块精心v焊接的电路板通电后冒起青烟。一个刚调试好的磁鼓读写头在高速旋转中突然打火烧毁。整组芯片因为电压波动集体“罢工”……每一次挫折都如同重锤,但成功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石毅如同定海神针,总是在团队最沮丧的时候出现,用他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精准地指出问题所在,提供解决方案或替代路径。他不仅是总指挥,更是最顶尖的技术顾问和最后的故障排除专家。一九五八年仲夏,一个闷热的傍晚。巨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如同史前巨兽,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数个墨绿色的机柜排列成U形,里面无数的芯片散发着橘黄色的光芒和惊人的热量,强力风扇轰鸣着,试图驱散这灼人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热烘烘的绝缘材料和金属的味道。

最后一次全系统联调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所有人都熬得双眼赤红,神经紧绷到了极限。

石毅站在主控台前,脸色沉静,但紧握操纵杆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王研究员死死盯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