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是一位懦夫一生一次的勇气
第二十二章这是一位懦夫一生一次的勇气
不仅是直接的教导,段颎有时也会和吕布讲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段颎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治理羌乱,很多人可能以为羌乱都集中在凉州,但实则不然。西羌分布在河湟一带,而东羌则在河套一带,并州除了太原、上党之外,位于河套,陕北的边郡都在羌人的攻击范围内。
传统的汉人对游牧,大都是在草原上的骑兵互射,那时的骑兵不需要正面冲阵,也不需要高桥马鞍、马镫、马铠这些东西。
但羌人则不同,这些羌人在反叛前也投降过汉人,与汉人杂居,有不少在反叛前还加入过汉军。这使得羌乱中的羌人战法,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民族,他们可以使用汉人一样步骑兵相结合的战法,即便在不方便骑兵冲锋的丘陵或山地中,也可以靠步兵搏杀与汉人不落下风。
更重要的是,这些羌人也是掌握汉人的攻城技术的,如果没有及时布防,一些防御坚固的坞堡同样可以将其拿下,动辄破个县城便杀戮数千人。相比于这些和汉军战法类似的羌人,草原上那些玩骑射的游牧民族反倒算是新手难度。
而为了对付羌人,段颎等凉州将军也在不断革新汉军的战斗方法。凉州三明中的其他两位,皇甫规与张奂也都做过贡献,不过段颎因为铁了心要靠武力剿灭所有羌人,所以其在这上面的研究造诣也是最大的。
成果中不光包括之前那套用步兵阵破骑兵的战术,还包括用通过对马鞍、马镫和正面的马铠,正面冲垮羌人阵势,再穷追猛打将其彻底歼灭的战术。
当吕布听到段颎讲到这种战术时,他也有些惊讶。
“我小时候,边郡的并州骑兵,就会训练这种战术。”
“是啊,回想起来,当初为了对抗羌人,大力在并州推广这种新战术时,也跟当地的太守磨了不少嘴皮子。”
“竟然是——段公亲自推广的?”
原来,段颎在平定羌乱时,也短暂离开过前线担任过并州刺史。说是离开前线,也只是离开当时作乱最凶的西羌,但并州同样有着大量东羌,也经常受到侵扰。而那时的段颎便已经开始研究和钻研更多的战术,并将这些战术推广到边郡的常备军中,以便在应对羌乱时,只要征召就能迅速得到能够对付羌人的部队。
而后来,段颎离开后,张奂接手了并州的度辽将军之位,尽管二人在理念上多有不和,但张奂也并没有废除段颎对并州军事的改革。
所以,在吕布长大时,觉得理所当然的骑兵战术,实则已经是这些凉州将军们为了应对比传统游牧部落更强大的羌人而推出的新事物。
而无论段颎和张奂都不会想到,在后来天下大乱时,他们为对付羌乱在凉州和并州推广的战术,成就了历史上吕布的并州飞骑、董卓的西凉兵以及麴义的先登营。即便这些知名军队的统帅最终没能在原本的历史线上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但那些攻无不克的军队却也在中原混战中成为那个乱世中一段难以磨灭的传说。
而除此之外,吕布也会参与段颎的日常工作,包括操练士兵等。
此时段颎担任司隶校尉,统领一千二百兵马,人数不多。事实上,从段颎平定羌人归来后,就已经交了近乎所有兵权,这一千二百人也不是段颎的嫡系。
但对吕布来说,帮忙练兵的工作,却让他更加熟悉了那些段颎传授给他的那些经验。
而偶尔与段颎讨论工作事务时,也会突然听到银铃般的女声。
“爹,你看我画的怎么样?”
那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起来还蛮淘气的,总是缠着段颎给她看画。每当此时,段颎就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像个慈祥的父亲一样,耐心指导自己的女儿。
而吕布倒是懂事,段颎停下来逗女儿的时候,吕布则总是默默退出房间,站在屋外,直到女儿离开屋子,吕布才重新进入。
“辛苦你了,奉先。”
“没关系,都是小事。”
“……那是我的小女儿。”段颎解释道。“六年前,我平定羌人回到京师,交了兵权,解了战甲,在雒阳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然后,就有了她。
我年纪大了,想到前五十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所以回京之后,我就很珍惜现在这安定的生活。
像这样在府中教导女儿,我也会觉得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不光对于国家,对于我自己的小家,也是有价值的。”
“……”
“你还是打拼的年纪,如果你有朝一日活到了我的年纪,想必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了。
不好意思,一时感伤。我们还是继续说工作的事吧。”
“是!”
虽然段颎也并非没有家事,但吕布却永远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对于自己不该知道的事,他从不多过问一句,段颎也因此更加觉得吕布是个很有前途的人。
之后的两个月里,吕布也因为段颎掾属的身份,接触到了一些推荐董卓的书信。
显然,让董卓当并州刺史这事,在朝廷中有不小的阻力,似乎还有其他人想争这个位置。
而这个争论,却在三月的某天彻底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