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战成名
2月16日的柏林,暮色像浸透冰块的威士忌,冷冽中泛着琥珀色的光。
电影宫前的红毯早已铺展如血,两侧的银色熊像在镁光灯下反射出金属光泽,仿佛随时会跃入人群。
寒风卷着零星的雪花,却浇不灭记者们的热情。枪短炮的镜头齐刷刷对准入口,等待今晚可能诞生的黑马。
“这领结是要勒死我吗?”
陈默第三次调整脖颈间的束缚时,套房浴室传来段奕宏的抱怨。
这位XJ汉子正对着镜子龇牙咧嘴,手指粗粝的关节与丝绸领结较着劲。
闫妮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走过来,指尖一勾就解开了死结。
“你们男人啊。”她手法娴熟地重新系着,睫毛在顶灯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
“当年我男朋友系领带,差点用领带把自己嘞死。”
陈默望着落地镜里的自己,深蓝色西装确实衬得他肩线笔挺,但后背的冷汗已经浸透了真丝衬衣。
意大利发行商马可昨天送来这套礼服时,曾用浓重口音的英语说。
“像黑手党教父的铠甲,子弹都打不穿。”此刻他却觉得,这衣服重得能压碎肩胛骨。
“喝点这个。”
段奕宏突然递来保温杯,浓烈酒香瞬间冲散古龙水的气息。陈默皱眉。
“茅台?现在?”
“五十三度的勇气。”段奕宏晃了晃杯子,冰块叮当作响。
“当年我毕业前灌了半斤,聚餐时差点亲了女生。”
闫妮突然从化妆台前转头:“你们看窗外!”
透过二十二层的玻璃幕墙,能看见电影宫前乌泱泱的人群中,几面五星红旗正猎猎作响。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像机关枪扫射。制片主任几乎是撞进门来,手里攥着还带着油墨香的《银幕》杂志。
封面上的电影海报被PS成咆哮的雪豹,标题赫然印着德语“CHINA'S STURM(中国风暴)”。
“《场刊》刚发预测!”刘主任眼镜滑到鼻尖。
“说咱们是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的双保险!”
他忽然压低声音,“但有个坏消息,帕丽斯·希尔顿的团队刚宣布要穿真空装走红毯,CNN已经调了三台摄像机过去。”
段奕宏突然大笑出声,茅台酒溅在阿玛尼衬衫上。
“好啊!让那帮美国佬拍她的硅胶去。是要去拿熊的!真正的银熊!”
他猛地搂住陈默肩膀。
“车到了!”
………
助理小跑着递来润喉糖。
“《电影报》记者在电梯口堵人,问您对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差评的看法。”
电梯下降的失重感让胃部抽搐,段奕宏突然哼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跑调的声音在金属轿厢里回荡,陈默想起电影里那场戏,
“叮——”
一楼大厅的闪光灯如暴雨骤至。
陈默眯起眼,看见玻璃门外《综艺》记者正把话筒戳向一个穿透明礼裙的金发女郎。
刘主任突然拽住他胳膊:“走员工通道!德国电视台申请了独家专访!”
后门的寒风中,陈默发现自己的手掌正无意识模仿着剪辑时的动作。
拇指与食指虚捏成框,这是病态的职业习惯。
三个月没碰剪辑台的手指关节发胀,却还记得每个关键帧的节奏。
段奕宏突然正经起来,酒气喷在陈默耳畔,“导演,要是今晚我们...”
他顿了顿,“我是说万一,奥古斯特那老头真为我们拍了桌子。”
陈默望向二十米外临时搭建的采访区。
德国电视台的LOGO在寒风中摇晃,像极了剧组在阿尔泰山遭遇的白色风滚草。
他想起首映场结束后,评审团主席盯着银幕熄灭时发亮的眼睛。
“那就让熊来说话。”
他迈步走进雪中,身后传来闫妮高跟鞋踩碎薄冰的脆响。
远处电影宫的穹顶下,金熊雕像正在探照灯中熠熠生辉,仿佛某种沉默的预言。
………
电影宫前的红毯被零下十度的寒气冻得发硬。
陈默的黑色奔驰W220缓缓停稳时,车窗结着冰花,像磨砂玻璃般模糊了外面闪烁的镁光灯。
这是第52届柏林电影节闭幕夜,他的《不可饶恕》成为主竞赛单元唯一入围的华语片。
“操,比喀纳斯还冷。”
段奕宏在后座搓着手,哈出的白气在车窗上凝成霜。
这位刚拍完《不可饶恕》的新人演员,此刻西装革履,不再裹着从WLMQ带来的羊皮袄。
车门打开的瞬间,2002年最先进的数码相机闪光灯还是晃得陈默眼前发黑。
他听见美联社记者操着德语口音的英语喊。
“Mr.Chen!Your reaction to competing with Miyazaki?”(陈先生!对和宫崎骏同台竞争有何感想?)
红毯右侧突然亮起一抹红色——央视驻欧洲记者王尔琳举着缠有中国结的话筒挤到最前排。
这个在柏林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