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中美合拍
4月25日上午九点整,中影集团8层会议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却驱散不了满屋的烟味。
陈默盯着墙上密密麻麻的流程表,在心里默默吐槽。
这哪是电影发布会,简直像是外交部的国际记者会。
“《电影频道》确认了专访档期吗?”
韩三平突然开口,手指敲击红木桌面的节奏像极了陈默电影里的某个悬疑片段。
宣传总监李雯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投影仪的蓝光。
“已经确认了,发布会后单独留出30分钟。”
她翻开烫金的文件夹。
“央视早间新闻频道会给30秒的报道。”
陈默的钢笔在记事本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墨水晕染开来,像极了他在青岛见过的某个浪花形状。
“海外媒体呢?”韩三平吐出一个完美的烟圈。
“狮门方面已经联系了驻华CNN和BBC的文化线记者。”
李雯的指甲在名单上轻轻滑动。
“《综艺》和《银幕》的亚太主编都会到场。”
会议室角落的打印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声响,吐出一张张媒体座位表。
陈默数了数,光是主宾区就安排了48个座位。
他的胃部传来一阵不适的紧缩。
“是不是...阵仗太大了?”
“不大不大。”
西影吴厂长的大手重重拍在他肩上,震得他钢笔都掉了。
“小陈啊,这可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影片,这一步会留在影史上!”
吴厂长的眼睛里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你知不知道文化部专门为这个项目开了绿灯?刚申奥成功,正是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这次我们也是粘便宜,必修一炮打响。”
………
陈默弯腰捡钢笔的瞬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一个身高接近一米九的金发男人闯了进来,带进一股古龙水和咖啡混合的气息。
“Sorry I'm late!Traffic was insane!”(抱歉迟到了!BJ交通太疯狂了!)
韩三平站起身,脸上堆出标准的迎宾笑容。
“这位是狮门亚洲区总裁大卫·克莱恩先生。”
大卫的中文比他的发型还要张扬。
“噢,你好,陈!《不可饶恕》我在柏林看过三遍!”
他夸张地张开双臂,差点打翻秘书刚端来的茶。
“太震撼了!那个监狱长镜头...哦我的上帝!”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陈默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好莱坞制片厂的绞肉机。
………
他们先是花了四十分钟争论《鲨滩》的英文片名该叫。
“The Reef”还是“Shark Bait”。
然后又为发布会主席台的座位顺序吵得面红耳赤。
“按照国际惯例,制片人应该坐中间。”大卫坚持道。
“但这是在中国,导演必须居中。”
李雯寸步不让。
最荒谬的是关于陈默着装的讨论。
大卫带来了一本时尚杂志,指着某位奥斯卡影帝的红毯照。
“这种深蓝色阿玛尼最适合年轻导演!”
吴厂长连连摆手。
“不行不行,咱们中国导演要庄重,还是黑色中山装好。”
陈默缩在椅子里,看着这群人对他指手画脚,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橱窗里的模特。
直到韩三平最后拍板。
“这样,前半场穿中山装,后半场换西装。”
………
中午休会时,陈默溜到走廊尽头的洗手间喘口气。
“躲这儿来了?”
于佳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给你,双份浓缩。”
陈默接过咖啡,苦涩的液体让他稍微清醒了些。
“你怎么进来的?”
“中影通知的,说狮门要看看女主角。”
于佳明狡黠地眨眨眼。
“听说你们在讨论穿什么衣服?”
陈默痛苦地捂住脸。
“别提了,他们连领带颜色都要管。”
于佳明突然伸手整理他的衣领,这个突如其来的亲密动作让两人都愣住了。
她的手指微微发颤,却故作镇定地说。
“不管穿什么,记得挺直腰板。”
顿了顿又补充,“你可是柏林最佳导演。”
………
下午的会议更加疯狂,李雯展示了详细的记者提问预案。
甚至为每个可能的问题都准备了标准答案。
“如果有记者问中美电影差异...”
“就强调文化互补。”陈默机械地重复。
“如果问创作灵感...”
“感谢生活,感谢时代。”
陈默觉得自己像个复读机。
最离谱的是,李雯还安排了两个“托儿”—《电影频道》的小王会第一个举手,问我们设计好的问题。”
会议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韩三平亲自送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