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影视帝国第一块拼图
2002年7月13日。陈默从深圳回来后的第二天,BJ昆仑饭店。
包厢内的檀香混着西湖龙井的清香,陈默指尖的红酒杯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窗外,长安街的晚高峰车流如织,央视大楼的玻璃幕墙正倒映着最后一缕晚霞。
“王总,久仰。”
陈默起身相迎,毕竟陈默约的人家。
“叫啥王总,叫王叔就行。”
王长田笑着解开西装扣入座,这位前北京电视台《BJ特快》的创始人,此刻身上仍带着体制内特有的谨慎气质,但镜片后闪烁的精光已暴露出商人的本色。
“我听说王叔您最近在筹备《娱乐现场》?”陈默突然开口。
王长田举到唇边的茶杯微微一顿。
这档正在策划的日播娱乐资讯节目,连团队核心成员都还没看到完整方案。
“小打小闹罢了。”
他放下青瓷杯,杯底在红木桌上磕出清脆的声响。
“倒是小陈你的《不可饶恕》,在柏林可是给中国电影长了脸。韩三平前天还跟我夸你呢。”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陈默知道王长田说的“前天”是什么意思——那是广电局内部召开的“制播分离”试点会议。
韩三平作为中影代表出席,而刚离职的王长田竟能第一时间拿到消息,说明他在广电系统的人脉远比表面深厚。
………
穿旗袍的服务员递上烫金菜单,王长田却直接推给陈默。
“你点,我忌口少。”
这是个微妙的试探,陈默不动声色地点了昆仑饭店的招牌三样。
黄焖鱼翅、清汤官燕和一道需要提前一天预定的秘制红烧肉。
“小陈是懂行的。”
王长田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这道红烧肉,当年邓大人宴请撒切尔夫人时就点的它。”
冷盘上来时,陈默从公文包取出蓝色文件夹。
王长田注意到文件扉页的防复印水印,这是顶级律所才有的保密措施。
《关于合作“光线默光”电视制作的提案》
注册资金2000万元
默光时代持股60%(现金+制作)
光线团队持股40%(以播出渠道资源+部分现金)
………
“我觉得最好,央视八套。明年2月的开年大戏档期,这个位置。”
王长田的手指在桌布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小陈,你知道现在盯着这个档期的都有谁吗?海润的刘燕铭带着《玉观音》在跑部,金英马的蒋雯丽亲自陪领导吃饭......”
“所以他们还在走老路。”
“我们第一部剧,韩国kbs确定引进,但要把30集剧压成16集电影级精品。”
王长田突然摘下金丝眼镜,从西装内袋掏出绒布仔细擦拭镜片,这个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波动。
“演员阵容呢?”
他重新戴上眼镜时,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陈默转动着白酒酒杯,杯壁上的水珠在灯光下像碎钻般闪烁。
“周迅拿影后的《烟雨红了》,刘烨的《蓝宇》金马影帝。我准备全部用实力派演员。”
陈默顿了顿,“导演是我中戏室友张浩、王亮,去年他们跟组《不可饶恕》全程,连分镜脚本都能背下来。”
………
服务员悄声上前收走冷盘,瓷盘碰撞的脆响在沉默中格外清晰。
王长田的筷子在椒麻鸡骨碟上悬停片刻,终于问出关键问题。
“你们默光做电影的公司,为什么突然要进军电视剧?”
“现金流。电视电影,两条腿才稳健。”
陈默的餐刀切开鹅肝,暗红色的酱汁像电影里的血浆般漫开。
“我的《不可饶恕》票房止步3000多万,分成才1000多万,还没扣除发行和宣发。但同期《大宅门》的录像带版权就卖了2000万。”
陈默抬头看了眼墙上挂的仿古挂钟,铜质钟摆在玻璃罩后规律摆动。
“我公司要健全发展,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王长田注意到眼前这个22岁的年轻人已经考虑了足够多的得失。
“王叔应该知道,好莱坞六大哪个不是一边做电影面子,一边靠电视剧养里子?”
陈默的声音带着央视播音员般的共鸣。
“王叔你应该知道,湖南台和琼瑶出品的还珠格格,单集成本不足80万,一部利润最少1个亿。”
“小陈,好谋略啊。”
王长田突然大笑,他想起上个月在局里开会时,领导桌上摆着的《关于促进电视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红头文件。
“我光线跟了!”
王长田举起酒杯,琥珀色的茅台映着两人变形的倒影。
“希望以后光线入电影行业,小陈不吝赐教。”
………
窗外飘起细雨,王府井大街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彩色光斑。
《对不起,我爱你》——烫金楷体字在灯光下微微反光。
“现代剧?爱情片?”
王长田翻开扉页,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