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开拍
2002年8月1日,凌晨4:30,澳大利亚昆士兰黄金海岸。
剧组的灯光刺破南半球冬季的黑暗,将沙滩照得如同白昼。
场务们踩着潮湿的沙子来回奔走,架设轨道、调试水下摄影设备。
海浪的轰鸣声中,偶尔夹杂着对讲机刺啦刺啦的电流声。
于佳明裹着加厚的浴袍,赤脚踩在监视器旁的塑料垫上。
她的脚趾因为清晨的低温微微发红,手里捧着热咖啡,眼睛却死死盯着分镜脚本上的第17场戏,南希初遇鲨鱼的转折点。
“紧张?”
陈默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递来一杯新的咖啡替换她手中已经凉透的那杯。
于佳明摇摇头,湿漉漉的发梢扫过剧本:“这场戏你调整了一下。”
陈默指向分镜图,“嗯,原定是鲨鱼鳍突然出现在画面右侧,现在我准备用长镜头,从南希的视角慢慢推向海平面,然后让鲨鳍在观众最放松时入画。”
陈默手指在分镜稿上划出一道弧线,“我准备拍摄,像《大白鲨》那样,用延迟惊吓。”
两人相视一笑。这个临场改动意味着要重新调整摄影机位,但他们都清楚,真正的恐惧来自未知的等待。
………
五十米外的浅水区,特效总监马克·约翰逊正带着团队调试“布鲁斯2号”。
这台价值80万美元的机械鲨鱼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六名技师正在检查它的液压系统。
“左鳍联动装置还有0.3秒延迟!”戴着潜水镜的技师从水里冒出头喊道。
马克烦躁地抓了抓胡子:“见鬼,昨天测试时明明没问题。”
他转向匆匆赶来的陈默,“导演,可能需要推迟水下戏份。”
陈默蹲下身,仔细查看机械鲨鱼的操控面板:“把第38场提前拍,给技术组2小时抢修。”
这个决定让现场制片脸色发白:“但日出戏必须在...”
“用第二预案。”
陈默指向北侧一片朝东的礁石区,“那里的光线比主取景地早20分钟达到理想状态。”
场记飞快地修改拍摄顺序,于佳明已经走向化妆车。
………
“所有人准备!第一场戏,南希初到海滩,Action!”
随着副导演的喊声,片场瞬间安静下来。
于佳明深吸一口气,拖着冲浪板缓缓走向海边。
她的步伐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法言说的重量。
“于佳明,情绪再低落一点,”陈默导演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记住,南希刚刚失去了一切,她的世界是灰色的。”
于佳明点点头,眼神逐渐黯淡下来。
特写镜头里,她脖子上挂着的怀表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银色的链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
怀表里嵌着母女俩最后的合影,那是去年夏天在海边的合照,母亲的笑容灿烂如阳光,而如今却只剩冰冷的回忆。
“推近!”
陈默盯着监视器,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扶手,“给怀表特写保持3秒...好,现在慢慢抬升到海平面。”
摄影机按照新分镜缓缓移动,镜头从怀表逐渐拉远,定格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远处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仿佛在低语。
于佳明站在浅水区,海水没过她的脚踝,冰凉的感觉让她微微颤抖。
她低头看着怀表,拇指轻轻摩挲着照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于佳明,抬头看海,”陈默轻声指导,“让观众感受到你的孤独和迷茫。”
于佳明抬起头,目光越过海平面,仿佛在寻找什么。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就在这时,摄影师突然在对讲机里惊呼:“导演!九点钟方向!”
………
监视器画面边缘,一个真实的鲨鱼背鳍毫无预警地闯入镜头。
那是一条足有四米长的虎鲨,灰褐色的背鳍划破水面,以狩猎的姿态向浅滩游来。
它的速度不快,却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片场瞬间大乱。
“救生员!快!”副导演大喊着冲向岸边。
救生员汤姆已经发动摩托艇,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海滩的宁静。
其他工作人员惊慌地向沙滩撤退,有人打翻了器材箱,有人绊倒在沙滩上。
“二号机别停!继续拍!”陈默死死盯着监视器,声音颤抖。
画面中,于佳明浑然不觉地继续表演,她的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单薄。
真实与虚构在此刻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
“于佳明!”陈默抓起对讲机,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慢慢转身,看向海面。不要惊慌,不要快跑,要恐惧但克制的反应!救援人员到了,不怕。”
于佳明听到导演的指示,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她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
于佳明缓缓转身,目光落在海面上。
下一秒,她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条虎鲨距离她不过二十米,背鳍清晰可见。
“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