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144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年宴上,以杭州知府黄文本、通判杜斯民为首的一干官员并乡绅及商界代表齐聚一堂,前者例行对后者进行慰问,以表彰他们日常对杭州商业繁荣和财政赋税的贡献。
今年商界代表共有九位,分两张桌,其中女郎两位,除明月之外,另有一名制糖业的女商巨贾,姓罗名英,因她在家中行九,故而人称“罗九姐”。罗英今年三十七岁,前后四次参加新年宴,光碰过杯的杭州知府就经历过三任,是名副其实的老资历。
明月对她早有耳闻,只今日才得一见,不免多瞧了几眼。而罗英对明月这位年轻的后起之秀亦颇有兴趣,一抬头,两人四目就对了眼。
二人皆是一怔,都看到彼此眼中纯粹的好奇和欣赏,然后便无声笑起来,隔着几个人,遥遥举杯示意。
就在此时,一干官员与乡绅代表们寒暄完毕,抬脚往这边来,众商人代表齐齐起身,做受宠若惊状。
“真是后生可畏,巾帼不让须眉呀!“通判杜斯民率先望向明月,笑道。闯出名头的大女商本就不多,明月又年轻,座位偏偏又极其靠前,由不得人不注意。
是知府黄文本一手促成明月前来赴宴不假,但他本人对明月莫说了解,甚至见都没见过,自然不便开口。
而杜斯民看出他的心思,更有意借明月在武阳郡主跟前卖好,便主动打破僵局。
“大人谬赞,一时侥幸而已,实在惶恐……“明月依旧以茶代酒,特意将杯口压低三分。
她对外宣称喝了酒就会死,从不在外饮酒,时至今日未曾破例。杜斯民不计较,黄文本不计较,其他人看了,自然不好说什么,统统装瞎。黄文本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明月,嘴上却没说太多,仿佛她的到来与他无关。好年轻的一张脸,好精明的一双眼!
二人虽素未谋面,但明月归来之后便分别向黄文本、杜斯民、娄旭和孟于安送了重礼。
世人因利而聚,也会因利而散,说到底,他们表面卖自己面子,实则畏惧于武阳郡主之威!
威名可用一时,却不能用一世,后续若要长久合作,就不能光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该给的好处一点都不能少。如此威逼利诱,方可长久。
给黄文本的那份年礼中,特意带了一对武阳郡主赏赐的官办作坊梅花钗,用的是绣着茶花的锦匣。
能随手拿官办作坊所产之物打赏人的,必为皇亲国戚,而那一干人中钟爱茶花的,唯有武阳郡主一人。
至此,黄文本探究之事真相大白。
二人交换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杯茶下肚,明月才算松了口气。
好算没出错。
太累了,走官道也没轻松到哪里去,浑身上下的皮肉、关节、筋骨都恨不得原地淌成一滩。
她紧赶慢赶,总算赶在新年宴之前回家,没休息几日就过来赴宴,根本没缓过来。
诡异的是,她的身体疲惫,精神却极其亢奋:这是她第一次公开且正式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历年由官府举办的宴会受邀者名单都会入《地方志》,一代代流传下去,从今往后,杭州商界自会有她的传说!
除明月和罗英之外,另有船商、茶商、盐商、香料脂粉商、药材商等,都非初次与会,彼此之间也算熟悉,此刻多用好奇而谨慎的眼神打量着明月,打量着这个年纪几乎可以当他们女儿甚至是孙女的年轻姑娘。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她到底是什么来路,以什么资格跻身此地的呢?但没有任何刁难发生,一切顺利到不可思议。除了碧波园的郑大官人之外,明月和其他商人都是第一次正式会面,但大家都表现得热情极了,友善极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今日宴会是地方官府承办的,还邀请了其他临时来杭州的中央官员,代表的是整个杭州地界的脸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有什么恩怨情仇,私下里再怎么闹都不要紧,可若在今日捅篓子、砸了摊子,知府黄文本第一个饶不过他。况且小财靠挣,大财靠命,杭州有钱人很多,但有钱的这份上,就绝不仅仅是能力和运气能解释得了的。
在场众人谁没有靠山?不看僧面看佛面,得罪商人本人无关紧要,可若得罪了其背后的靠山,后患无穷……
能在这里露脸的都是人精,自然不会那么没眼色。黄文本转了一圈,做足了亲民友善的姿态后,便重新回到主座上,郑重宣布了几项本地衙门的官员变动,其中就有卞慈正式接任转运司衙门副转运使一事转运司衙门不归地方官府管辖,不过黄文本总管一地民政,今日宴会也是他一力主办,居中协调亦无不可。
再者,不怕说句刻薄的话,接下来一年之中,也就是在座的各行各业的英才们之间打交道,有什么变动,今日提前打个招呼、认认脸儿,日后跑动也省事止匕
商界代表和本地官员之间隔着乡绅代表,明月抬头望过去时,恰见卞慈也正看着她。
明月无声笑起来,遥遥举杯致意。
从今往后,卞慈就是堂堂正正的五品大员,实权在握,而非附带的荣誉虚职。
卞慈亦勾起唇角,举杯回敬,眼底亦有赞赏。人海重重中,他们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