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五天后,虞笙一袭渐变蓝礼裙站在了巴黎最顶级的音乐殿堂。
在她身后,二十米高的水幕将万颗水珠精准喷射成五线谱形态。
每一次高难度的技巧展示,都让她左臂的线条绷紧如拉满的弓弦,植入的钛合金支架在肌肉深处传递着无声的抗争,然而她脸上只有沉浸于音乐的专注。
整整一百分钟的演出,就像把她的技巧和灵魂都放在烈火里淬炼了一遍。
当她自创的曲目《冰河之下》最后一个颤音消散在穹顶之下,观众席被死寂笼罩了数秒,随即是足以掀翻屋顶的起立掌声。
剧场内的余波还在回荡,疯乐欧洲区负责人Erik便携高层和几位赞助商来到了后台。
“奇迹!绝对的奇迹!” Erik满面红光,声音激动:“巴黎有多久没响起过这样持久的掌声了?十年还是二十年?Clara,这不仅是你的成功,这更是疯乐的荣耀时刻!”
“今晚我必须给你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我要请上所有的媒体,来见证我们疯乐的奇迹!”
高层和赞助商们俨然都沉浸在巨大的成功喜悦中,然而虞笙的心脏却猛地一沉。
不行,绝对不行!
京市就在眼前,那是她五年来唯一的、拼尽一切也要抓住的机会。
她需要将所有的精力和官方掩护都留给京市,留给那个她计划中唯一可能溜去怡安疗养院的夜晚。
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慌乱在她疲惫的眼底深处掠过,虞笙抬起头。
“Erik,” 她礼貌但异常坚定地拒绝:“感谢您的好意,但请允许我把这份期待留给京市。”
Erik脸上的兴奋顿时一僵,“京市?”他一脸不解:“但我们现在在巴黎,这里才是这场奇迹的发生地,在这里庆功意义非比寻常!”
“但是Erik,”她礼貌但异常坚定地拒绝:“相比这里,我更希望将此次巡演的第一场庆祝留给京市,您知道的,那里是我的故乡。”
整个后台一片寂静。
几位高层脸上的兴奋被错愕取代,面面相觑。
捕捉到这微妙而紧张的气氛,林菁上前半步,“Erik,”
她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职业微笑,语气更是带出了专业的考量:“还请您理解Clara的坚持,她并非在推却您的盛情,实在是她今晚体力消耗巨大,不适合应酬,为了确保她身体和状态都万无一失,我觉得还是将庆功盛宴放在京市巡演结束最好,这既是对京市市场的尊重,也是对今夜巴黎成功最有力的延续!您觉得呢?”
林菁的话,如同一盆冷静的水,浇在Erik被一时成功冲热的头脑上。
他张了张嘴,看看虞笙苍白的脸,又看向林菁笃定的眼神,最终,那份商人的精明和对演出状态的考量压过了即时的庆功冲动。
他耸耸肩,带着一丝遗憾但理解的妥协,“好吧,Clara,谁让你是我们征服巴黎的‘夜莺’呢?就依你!京市巡演结束当晚,我会在你的故乡,为你举办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盛大庆祝!”
众人散去,回到休息间,虞笙绷紧的神经终于松了稍许。
她看向梳妆台,那面巨大的镜子映出她苍白而疲惫的脸,天知道她礼裙的内衬几乎要被冷汗浸透。
好在她为自己争取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夜晚,那个,她计划中唯一能见到母亲的机会窗口。
翌日下午,飞机引擎的轰鸣被京市机场特有的喧嚣取代。
下了飞机,虞笙坐进提前等候的黑色轿车后座。
车门关闭,瞬间隔绝了机场的喧嚣。
她像是没有听见林菁问她是先去酒店还是直接去排练厅,同前排的司机低声道:“麻烦开慢点。”
车子缓缓驶离航站楼,汇入机场高速的车流。
京市的天空,是记忆中熟悉的灰白底色,带着北方冬日特有的、仿佛永远洗不净的沉郁。
阳光艰难地穿透厚厚的云层,投下几缕有气无力的光柱,非但没有带来暖意,反而将林立的高楼切割成冰冷的几何体,投下巨大而沉默的阴影。
窗外景致流转,如同倒带的旧胶片,模糊又锋利。
无数崭新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阴郁的天光,像一片片巨大冰冷的鳞片。它们陌生的轮廓,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的侵略感,挤压着她记忆里那些低矮、温吞的旧街景。
她想起小时候热闹的胡同口。
冬日午后,阳光正暖,有老人坐在马扎上晒太阳,有孩子追逐跑过。
车窗隙进了丝缕凉风。
她仿佛闻到了糖炒栗子的香,听到了铁铲与铁锅碰撞出的哗啦哗啦声。
她好像看见母亲在朝她招手:“笙笙,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
虞笙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眼——
一座气势恢宏的摩天巨厦闯入眼帘。
楼顶,巨大的“陆氏集团”LOGO以一种睥睨众生的姿态悬立,冰冷的金属光泽即使在灰白天色下也异常刺目。
圈在膝盖上的双手猛然攥紧,虞笙迅速别开了脸。
就在这时,林菁抓住她手腕晃了晃:“笙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