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 第127章 不过是个莽夫

第127章 不过是个莽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稍顿,他又道:"前几日我与恩师有小隙,望子敬代为调和。

"

"访公瑾后,我自会去见张大人。

"鲁肃点头。

"若非子敬坐镇,江东局势难安。

"孙权笑对鲁肃,满是欣慰,"有子敬,江东无忧矣。

"

鲁肃连忙跪拜:"主公谬赞。

"

当晚,孙权设宴款待鲁肃。

文武群臣皆至,因鲁肃在场,气氛和谐。

诸多矛盾被鲁肃悄然化解。

鲁肃,江东之支柱也。

局势平稳后,群臣心生新念。

尤是周瑜,赤壁之战虽非败,但对江东,仍为挫败。

加之庐江被刘备从部将手中夺回。

此等屈辱,周瑜之自尊又怎堪承受?

宴会未尽,众人流连,周瑜已立身,向孙权拱手:“主公,瑜愿领兵征伐刘备,复夺庐江,以保安江东六郡。”

“主公,末将请战,誓灭刘备,收复失地!”

周瑜言罢,江东诸将纷纷请缨,愿共赴战场。

孙权眯眸审视周瑜,许久方露笑靥:“江东当务之急,乃休养生息,不宜轻启战端。”

“仓促伐刘,耗资巨大,且恐民怨沸腾,情理皆不合。”

言毕,孙权望向鲁肃。

鲁肃心领神会,上前道:“公瑾,刘备名仍系汉室,虽占庐江,对我江东不公,然大局观之,尚有其理。”

“况曹操虽撤军北归,犹重兵扼守荆州,防我江东。

依吾之见,曹操一载或三载必南下,觊觎江东,吾等须未雨绸缪。”

“若攻刘备,徒使曹操得利。”

“因此,孙刘联盟不可废,唯联手方能守江东。”

鲁肃苦劝之。

“子敬,岂能让刘备肆意妄为?”

周瑜无奈叹息。

“公瑾勿急,吾拟数日后赴庐江,劝刘备归庐江,江东另划地界予其驻军。”

鲁肃言道。

周瑜摇头:“子敬,你总怀慈悲之心。”

“刘备既得庐江,岂肯轻易还之?”

鲁肃微笑:“总得一试,还请公瑾宽限时日。”

“也罢,子敬便去一试。”

周瑜无奈应允。

孙权不允,鲁肃居中调和。

周瑜点头,抱拳转身离去。

然,伐庐江之事,他誓不轻言弃。

庐江之地,刘备近日似处祥云之中。

他日夜忙于政务,屡邀庐江豪族族长共商大计,许以厚报,望其助管庐江。

手下匮乏,治郡非易事也。

庐江旧官多源自江东,刘备对琐职不甚介怀。

至于要害之职,则非亲信不可托付,此乃无奈之举,却也是掌控庐江之关键。

数日间,庐江已尽在刘备掌握,江东欲夺回,难矣。

刘备深信,江东之军,不足为惧。

为笼络当地豪族,他许以重利,虽负债累累于未来,然刘备浑然不以为意。

此刻,兵强马壮,地广粮丰,刘备意气风发。

“主公,荆州有信。”

诸葛亮执扇徐步而入,刘备急起迎之,请其上座。

“情形如何?”

刘备面露焦虑。

庐江既定,江东之患暂息,而曹操之威,犹在心头。

“曹操已率军返许昌,大部随行,荆州仅余兵力十余万。”

诸葛亮笑言。

“大善!”

刘备大喜,“曹操北归,吾心甚安!”

自此,刘备可专心于庐江,再无旁骛。

曹操既去,后顾之忧尽除,刘备得以全力备战,积草屯粮,厉兵秣马。

目标直指,曹操南侵之时,能有一支劲旅,与之抗衡。

“哈哈……主公欲仅限于庐江乎?”

诸葛亮扇动羽扇,目光睿智。

“孔明之意……”

刘备心弦一紧。

莫非,诸葛亮又有攻城略地之策?

环顾四周,庐江近邻,唯有三城可图:

寿春,

江夏,

秣陵。

秣陵属江东,不必虑;寿春、江夏,皆为曹操所据,图之需谨慎。

刘备立刻摒弃了攻占江夏的念头,上次在那里遭受重创,兵力大减,连二弟关羽也不得不投奔曹操。

他对江夏心存畏惧,不愿轻易再踏足。

因此,只剩下寿春可以考虑。

寿春是一座坚固的城池,曾为袁术所据,城墙高大,粮草充足。

更重要的是,寿春全境土地肥沃。

对刘备而言,粮食是目前最为关键的资源。

有了粮食才能生存,才能壮大。

想到此,刘备心中蠢蠢欲动。

但要攻下如此坚城绝非易事,他只能期待诸葛亮的下一步策略。

诸葛亮提议:“主公,我认为我们应先进攻江夏。

北可抵御曹操,南可防备孙权,这样主公才能高枕无忧。”

刘备闻言,愣住了。

原来两人的想法大相径庭。

刘备回想起上次在江夏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