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 > 卷一第77章 夹道胡同看货

卷一第77章 夹道胡同看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学强兴趣不大,他弹了弹烟灰,慢悠悠说道:“宣德炉这东西,打明朝宣德年往后,直到咱现在,哪朝哪代都有人仿,假的比真的多得多,往街上扔块砖,砸着十个说有宣德炉的,九个半是蒙人的。”

他想起王二猛比画的尺寸,嘴角勾了下,“再说了,真的宣德炉,大多就巴掌那么大,比你这烟盒大不了多少。

能有巴掌半宽的,就已经算稀罕物了。

你说那玩意儿,跟洗脸盆似的,高都快到膝盖,这尺寸啊,九成不是宣德年那会儿造的。”

张学强记得明朝礼部尚书吕震编写的《宣德鼎彝谱》上面记载的几件国之重器倒是有王二猛比画的那么憨,可那玩意儿都被历朝历代当做国宝呢,怎么会流入民间?

王二猛听得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烟头烧到了手指头,“嗷”一声才甩掉,搓着手指憨笑。

“那,那也值得看看啊!再咋说,那么大的铜疙瘩,就算是新的,也沉得压手啊!”

他突然凑近了些,声音压得低,“我瞅那炉底下还有字呢,模模糊糊的,像是‘大明’啥啥的,说不定、说不定真是个老物件?”

张学强心里其实动了下,王二猛这人实诚,不会瞎编“有字”,但嘴上还是淡着。

“底下有字也不新鲜,仿的都爱刻‘大明宣德年制’,我见过有的新炉子,还故意做旧,弄点铜绿往上抹呢。”

“可它沉啊!”王二猛急了,又比画起来,“我掂量了下,估摸着五十斤打不住,实打实的铜,咱就算按废铜价收,也有赚头......”

“你可拉倒吧。”张学强笑了,“收废品的价?真要是老东西,按废品收,人家能跟你急。

要是新的,这么大个炉,打它费多少铜?现在铜多金贵,谁家闲得没事铸这么个大家伙当摆设?”

他顿了顿,把烟蒂踩灭:“不过......”

王二猛眼睛立马亮了,跟等食的小狗似的:“不过啥?”

“不过你这人实在,既然特意回来告诉我,去看看也无妨。”

张学强推起墙角的破三轮,“正好我也想活动活动,省得一会儿又犯困。”

其实他心里早转了八圈:五十斤的铜炉,就算是晚清仿的,只要工艺过得去,也值不少钱。

再说王二猛提的“底下有字”,万一、万一真是哪个朝代的官仿呢?

他可记得,后世有官仿精品宣德炉上拍,可是拍出了八位数呢!

当然那种东西,出现在寻常人家的概率也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王二猛一看他松口,乐得露出两排被烟熏黄的大牙,偏腿就上车带路。

“哎!咱走快点,那家人住得不远,就在北胡同那边,晚了怕人家关院门了!”

张学强跟上他的车子,冷风一吹,脑子更清醒了。

他摸了摸口袋,心里琢磨:不管是不是宣德本朝炉,只要不是粗制滥造,都得买下再说。

华灯初上,宛若繁星点点,街上人来人往,好似百川汇流。

二人一阵猛骑,来到了一条幽深僻静的胡同。

王二猛刹住车,“就在胡同底儿那家!”

胡同窄得三轮车都进不去,青石板路上全是板结的积雪,像是多久没人走过一样。

这种狭窄,又僻静的胡同通常是死胡同,在最里面那一家的院子又是不正向的,大门通常朝西或者东,跟传统正向四合院朝南开门区别很大。

很可能这院子是别的大宅子的跨院,或者是后门啥的。

张学强有了点兴趣,“二猛,这三轮进不去,得有个人留下看车啊!”

王二猛立刻高高举手,“你去,我看车!”

踏着积雪,张学强走进了胡同,暗中在口袋里预备好了强光手电。

进了胡同,两边的墙上竟然都没有开门,也就是说没有别的住户。

张学强暗骂一句,这是个夹道,也叫断头胡同,大白天走里面都瘆得慌,能在这种胡同底住的都是狠人。

此时天已经黑透,一路上都没有路灯,他只好提前把强光手电拿了出来,照着亮走到了胡同底儿。

就像是葫芦底一样,这里开阔了不少,正对胡同口的墙上开了一扇朝西的如意门。

这片地方显得黑漆漆阴森森地,让人不由得升起一股子寒意。

西北风往脖领子里一灌,张学强也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到院门虚掩着,站在门口就扯嗓子喊道,“家里有人吗?”

没人答应,他又拍了几下门环,终于里面响起一个男子的声音。

“找谁啊?”

张学强高声道,“收破烂的,听说这家有东西卖,过来看看。”

吱呦一声,院门从里面被推开,门槛里站着个五十上下的男子,斜楞眼打量张学强一番。

“哟,穿得这么周正,倒像个坐办公室的,收破烂?你逗我呢?”

这人上下打量张学强的棉袄领口,“谁跟你嚼舌根说我这儿有东西?”

“嗨,我那同事嘴笨,中午跟您没唠明白。”

张学强递过一根烟,笑盈盈的,“他说您这儿有个老铜炉,我寻思着您要是真想出手,我给的价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