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新帝新气象(4)
紫禁城文华殿,今日的南庑房,随着一声磬响,突然涌出四、五百位各色服装的宦官。
在司礼监做完最后交接的李永贞被这阵仗吓了一跳。
这些人三三两两的离开,轻声交谈。
其中不乏一些熟面孔,这些以前“老祖宗”不离口的人擦身而过,装着不认识的样子。
李永贞自嘲的笑了笑,当夜派人出宫失败,他就知道自己有这么一天了。
不过,他更想嘲笑的人是李朝钦,魏公死后和自己斗得不可开交,结果被刘应坤捡了便宜。
先帝驾崩那夜,他可是全身心的带人投入到小皇帝手下。
自己凭资历好歹还有个神宫监掌印,他可是啥也没捞到,据说去了慈安太后身边。
呵呵,徐应元也不是吃素的,不知道在老徐手下是啥滋味。
赵本政跟在李永贞身后,他可不知道李永贞所想。不过他的靠山王体乾没倒,他也不会有事。
“李公公,我送你一程。”
或许,到了赵本政这一步已经不屑于一般的捧高踩低了,他依然彬彬有礼。
“赵公公,他们这么多人这是做什么?”李永贞不置可否,反而对司礼监一下涌出这么多人感兴趣。
“哦,这是监试。”
“监视?监视谁?”
“监试,会试的试。以后咱们内监升官,就靠这监试。”
“哦,这是陛下新政啊。新政好,新政好。”
远处,王体乾已经出来了,身后紧跟六人捧着考卷。
王体乾看了两人一眼,微微点头,没有多言,便径直向“披红堂”走去。
王体乾作为“内相”,这段时间实在忙得很。
司礼监秉笔真正做事的就剩下个赵本政,至于刘若愚,人家是东厂大珰,根本不来司礼监。
******
其实王体乾误会刘若愚了。
刘若愚也忙得很,东厂除了自身的改制重组,还要建立全国官员的东厂档案。
算是把吏部的工作做了。
说实话,刘若愚感觉这是小皇帝的异想天开。
这么多人,光是统计名字就是个不小的工程。
还得派人到其家乡调查,历官地方调查。还不准东厂暴露,不准照抄吏部,还要分类统计,政见、能力分析。
所有工作都“引而不发”,不准东厂抓人。
真要完成,东厂这得招多少人?花多少银子?
小皇帝却劝不听,说什么大贪抄一家就够东厂活动两年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嘴劝了的原因,刘若愚感觉皇帝对自己都不太信任了。
公然说派方正化掌握的内厂人员入驻东厂监督。
当然,也说东厂要准备派员到督察院入驻,但这可能吗?
刘若愚的这个督公应该算是东厂权力最低的一任了。
因为小皇帝在他之下设了六个副督,将东厂分设六局各掌一局。
六个副督全部不是刘若愚的人,有些人甚至比刘若愚资历更深厚。
管御检局的副督叫张彝宪,准备加司礼监秉笔了。
此人此前曾是司礼监随堂,调任御用监,很是心灵手巧,擅长骑自行车。
他本是天启爸爸准备教小皇帝骑自行车的人,结果就此得宠,一飞冲天。
管秘探局的副督是小皇帝大保镖王坤,御马监掌司排名第二。
啥时候御马监的人来东厂了?更可气的是,王坤还兼着内厂掌司。
管查抄局的副督叫杨朝,也准备加司礼监秉笔。
此人资历深厚,曾是南京留守,光是这个职位就知道他的份量。前任督公就是接替他的位置。
管内档局的副督叫孙进,是东厂的老人。
此人在涂文辅被贬去凤阳后一度成为魏公公的首席马仔,相对低调。据说他手握东厂不少秘密,刘应坤都对他多有依赖。
管安保局的副督叫纪用,也算是先帝亲信。
他在锦州大战时立下战功,那时还是两岁太子的小皇帝就注意到此人,和天启说此人可用,回宫就直升乾清宫。
管行动局的副督叫李实,这个名字在外朝可谓臭名昭著。
他曾经是江南织造厂的总督,周顺昌一案,他就是主角。刘若愚不懂为何会用李实,外朝知道还不闹翻天。
这六个人,刘若愚不说惹不起,但人家的能量都不差,完全没有必要内耗。
这就导致了,刘若愚刘督公相当的名不符实。
不过,刘若愚也看出来了。东厂绝对再也不会有魏公公时的风光了,首先,锦衣卫就指挥不动了。
刘若愚的目标,也不是东厂,他的目光盯着的是王体乾屁股下的“内相”位置。
小皇帝是说五年不换,但谁知道呢?
******
作为最早跟随朱慈炅的内侍,“玄幂二老”高起潜和方正化,也都随着朱慈炅的继位高升了。
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起掌管御马监。
西苑太液池畔,御马监众监督提督齐聚,拱卫着二位新老大。
方正化习武,也好武,这好打发。
御马监不缺武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