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制度革命(十一)
徐光启同样脸色大变,几乎脱口而出。
“陛下?士绅优待呢?秀才举人免粮国策难道要改?”
御书房内众臣都看着小皇帝,这要是改了,就算不敢暴动,恐怕也会有辞官潮,大明甚至有立马崩溃的危险。
闹不好,北京会直接推动太后干政,小皇帝被行政架空,而手握重兵的小皇帝怕是要挥师北伐,大明内战一触即发啊。
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到底是太后谋逆还是皇帝造i反啊?
襄王翻动文书的手指捏着一页纸停在空中,周王拇指抵住下巴,将胡须藏于手心。
南京天气的确冷了,御书房内群臣几度体验寒意。
朱慈炅倒是没有紧张的觉悟,慢吞吞的举起水杯,喝了口水,润润喉咙。
“不改。优免暂时不改。改退税,先交税,再按规矩申请优免退税。”
朱慈炅的童声第一句,与会众臣一片吐气声,不改就好。
童声第二句,吐气声暂停。什么叫暂时不改,何时再改?
童声最后引起一片沉默。退税,交给官府的钱还能退?如何退?
朱慈炅都没有关注过与会众人表情,直接吩咐任务。
“白谷你负责五军都督府方案,觉斯你负责礼部整合方案,集生和南吏部负责吏部方案,中葆负责户部方案。”
陈子壮终于有任务了,慌张中有点小激动,激动中还有点不安。别人都是直接做,他还要跟吏部一起,关键是,吏部似乎不需要怎么变啊。
其他人再没有多问,更没有反对意见,唯一比较让人安心的是,小皇帝这次没有马上要,不是说立即就要改。
朱慈炅在奏章上写下“官绅一体纳粮”六个字,最靠近他的刘一燝非常不讲武德,探出头直接窥探。
然后悻悻坐回,额头见汗,小心肝都要跳出来了,但他又还维持着阁老的风度,神情严肃,嘴唇紧闭,完全不理会其他人咨询的目光。
朱慈炅记录完成,有继续开口。
“兵部先前已经说过,只是行太仆寺和苑马寺完全并入兵部。对了,还有武学,不过武学这事朕另有考量,暂时挂于兵部之下。此事,天工院这边,斗望负责。
刑部改制是另一个重点,要和大理院、督政院结合起来。襄王,督政院督法部要负责修改制定完善大明律,和各种政令,判例,当前重点是修改税法。
以后要形成督政院立法,大理院审判,刑部执行的格局。因为刑法政令转至督政院,刑部职能要大调整。
朕意,废除地方衙役巡捕,整编为警巡,由刑部统一领导,不过,地方各级警巡也同时受地方领导。
组成人员逐步安置为文字合格的退役士兵,礼教、纪律要常抓不懈,地方衙役欺压百姓之事,要严格整治。
司狱、徙隶等职能不变,另外,火警消防,灾害防备,刑部警巡队伍也要兼顾。此事,天工院这边,玉笥——”
刘一燝沉默许久,额头皱纹都平添了几条,忍不住开口打断。
“陛下,如此警巡,皆由退役老兵组成的话,是否战力还在皇兵之上?这不合虚外守内之法啊。”
朱慈炅愣了一下,微微一笑。
“阁老,我大明又不是大怂,什么虚外守内,朕要的是内外皆强。
再说,警巡是工作,他们平时皆有任务。无论训练装备还是战力与正规皇兵差距都是巨大的,而且,他们同样要学礼讲礼。
未来战力不再是纯由人力组成了,火铳火炮的时代已经来了。很幸运,我大明依然领先于世界。昨日,毕侍郎刚刚向朕进献了擎电铳。
这东西,据说已经出现多年,我们居然没有人重视。白谷,这可不行啊。鲁密铳的威力,广济仓前你是见识过的,这擎电铳威力还在鲁密铳之上。
以后,我大明火铳要全部换装擎电铳,并且要在擎电铳的基础上继续不断改进,这东西有点漏气,点火率现在还是太低,射程也短了点。”
钱士升看着小皇帝又要跑偏,在向军事方向偏移,生怕又从他口中冒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主张,今天这个会大家都已经吃不消了。
他赶紧开口。
“陛下,还有工部呢?”
朱慈炅收起笑容,恢复严肃。
“工部如今不起眼,十年二十年后恐怕会是我大明最庞大的一部。
在皇家资本、皇勋资本和日月商会资本相继投入大明后,百业兴旺,是朕的目标。但很快你们就会注意到,他们养民和农耕完全不同,他们需要庞大的人力,甚至会侵夺农业人口。
大明的流民会被工坊完全吸纳,这是解决流民问题的最佳方案,但随即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工坊工人的收入会比农民收入更高,这会扩大大明市场需求,是正向的发展,国家也会更加强大。
但你们知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很多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我们从历史上找不到解决的答案。
工部未来恐怕没有心思再主管营造了,管理工人的机构要提前建立,未来可能还需要不断在工部之下增设机构。”
一直没有说话,生怕不能给小皇帝留下印象的南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