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抗战:保卫南京获得神级单兵系统 > 第392章 沙场秋点兵

第392章 沙场秋点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晨雾尚未散尽,操场上已经响起整齐的脚步声。

张旅长站在训练场高处,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正在晨跑的士兵。

许三站在他的旁边,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自从第一天,因为许三的2000大洋资助,51师那天把附近能吃的家禽家畜都买光了。全师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好的,算是为许三接风洗尘,所有的中下级军官也算是认识了一下他。不但是305团和306团,还包括其他几团的军官。

306的邱团长看着许三颇为感慨,想当初,自己和他在金林奋战的时候,两人军衔是一样的。如今,人家少将半年,自己还原地踏步。

今天已经是许三来这里的第三个月,也是他自参战以来,休息的最长时间。51师时常有些小任务,但这次他没有主动去接,而是真的一个心思放在学习如何带兵,如何指挥上。

他每天夜里还会去看陆军操典,白天学着张旅长,怎么管理士兵。

他的这个参谋长完全荒废,事情都是手下的参谋做了。

但张旅长却完全没有介意,看到许三这么示好,他也放下戒心,认真的带着许三,开展每项训练工作。

就像今天这样,他还是那么的一丝不苟。

“停!”他突然喝道,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

队伍应声而止。张灵甫大步走向一名年轻士兵,什么也没说,只是弯腰替他重新系紧了松散的鞋带。

整个队伍鸦雀无声。

“细节决定生死,”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战场上,一根松开的鞋带可能就是你的死因。”

这是他教给许三练兵的第一课纪律从细节开始。

张旅长的练兵方法自成体系。他曾在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深造,系统学习过现代军事理论,又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两者结合,形成了他独特而严格的训练方式。

每天清晨四点三十分,士兵必须准时起床。十分钟内整理好内务。张旅长会亲自检查,不合格者当即受罚。

“内务整齐的人,作战才有条理,”他常对跟在他身后的许三说,“战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平时养成井然有序的习惯,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五点钟准时开始体能训练。不仅包括常规的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还有他加练的负重登山训练。士兵们需背负二十公斤装备,在限定时间内爬上驻地附近的山头。

“我国战场多山,赣省丘陵山岗尤其的多,实在是咱们伙食太差,否则,我会让他们背60斤。”他向许三解释,“谁更能爬山,谁就占优势。”

射击训练是张旅长最重视的环节。他摒弃了当时守军普遍采用的“概略射击”法,转而推行精确射击。每个士兵必须记录自己的弹着点,分析偏差原因。

“子弹不是用来吓唬人的,”他手持一支中正式步枪示范,“每发子弹都要有目标。咱们本来补给就跟不上,现在许多部队射击效率低下,一场战斗人均消耗数百发子弹却毙敌不多,这是极大的浪费。”

他拿出了亲自编写的《步枪射击精要》小册子,分发到各班排。里面详细的记录了很多射击技巧,让识字的战士讲解给其他人听。

战术训练中,张旅长特别强调班组协同。他推崇的是德军的“突击群战术”,但加以改良,使之更适合中国士兵。

每个班分成火力组、突击组和支援组,训练时不断磨合,直到士兵们能够凭直觉配合。

这让许三刮目相看,深刻的认识到,旧军队的战术,并不是落后的,而是后面出现了断层,才要重新学习。这时就主观的认为以前都是落后的。

“现代战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他在战术课上对军官说,“而是精密如钟表般的协作。我军之所以常被日军以少胜多,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协同作战能力。”

工事构筑是另一项重点训练。他要求士兵能在半小时内挖好单人掩体,两小时内完成机枪工事构筑。并亲自示范如何利用地形伪装,如何布置交叉火力点。

关于这些,对于成了兵王的他都是小儿科了。当然,他不会去做任何反驳,一直认真的听着、看着。

很多东西他是走到了前头的,比如单兵伪装,比如山地战。但那是特种作战,和现在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现在学习的重点不是一两个做得好,而是,面对很多做得不好的士兵,如何将优势最大化。

这就是常规军和特战队的区别,一个衡量标准是短板,一个是长处。

“日军火力远胜于我,”他指着沙盘说,“唯有依靠工事减少伤亡,才能以持久战消耗敌人。”

军官训练更加严格。他隔三差五就召集连排级以上军官,进行两小时的战术研讨。他常常给出一个实战案例,要求军官们分析决策得失,丰富他们的战术思维。

“指挥官的每个错误决定,就要用士兵的生命买单,”他神色严峻地说,“所以你们必须比士兵更加努力。”

他对待训练的严格程度,许三也是少见的。

有一次夜间训练,一个连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结果,连续演练了三个夜晚,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