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夙兴夜寐,波涛汹涌
世人都说皇帝好,可是做皇帝又好在了哪里呢?
刘宏躺在病榻上将自己心中的心事交代完了之后,看着头顶的那些许墙壁,周围的烛火缓缓而生,他的心中却无限的怅惋。
这许多年啊!
他当年为了登上这个皇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在皇位上的这许多年,收拢世家门阀的权力,打压世家,攻克西域蛮夷,倒也算是立下了些许微不足道的功劳。
至少对于客观历史的进程来说是这样的。
至少对于刘氏的宗室来说是这样的。
可这天下却因为他的行为而风雨飘摇,大汉似乎终于到了一个拐角之处——刘宏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会成为冲帝,还是会成为冲帝那个些许寻常的父亲。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的儿子若是不能够将大汉从拐角处拉回来,为人只怕就是难了。
&nbp;
建宁二十五年。
天子崩殂于未央宫中,临终之前设置了两位辅政大臣,其一乃是宗室刘备,其二则是最近这些年新生的新贵曹操。
除了这二者之外,天子在临终前对于陈氏也是颇有加封。
其中爵位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在这个依旧看重“礼”的时代,天子在临终前,将一支“鼎”赐予了官渡陈氏。
哪怕此时的官渡陈氏已经不再是大汉的臣子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可是当天子将这鼎赐予陈氏的时候,陈氏的当代家主、官渡公陈元依旧是出面接受了这赐予。
因为那个鼎的名字叫做豫州鼎。
&nbp;
官渡
圃园外
些许梅花香传在陈元的鼻子边,他一边看着面前的东西,一边不自主的感慨说道“哎,天子竟然将此物给了陈氏。”
“看来是想要陈氏在最后的关头,保住刘氏一脉啊。”
这是他与刘宏的默契,外人自然是感觉不到的——这些年来,他与刘宏其实并没有断绝了书信,在书信中他也明白,刘宏所想要走的路和陈氏是不同的。
他没有阻止。
因为刘宏想要做的事情既符合历史的大趋势,又对陈氏即将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什么阻碍,既然如此,且让刘宏去做吧。
这天下不过是他与刘宏的棋局。
两个棋手下棋的彩头,只是那遍地的“门阀”世家而已——陈氏想要削弱门阀世家,将其放血以此来支援黔首,而天子同样想要削弱门阀的势力,不过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增大。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不,或许不能够说是敌人,因为无论是对于天子来说,还是对于陈氏来说,此时的门阀都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威胁到他们的地步。
毕竟,虽然这个时代他们已经掌控了大多数的“举荐”权力,但相对于后世的某个蠢货来说,此时的大汉还是较为公平的。
毕竟,后世那个蠢货可是发明出了九品中正制。
一个彻底让一个时代只剩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之说的恐怖制度。
世家门阀形成彻底的统治力,也正是在这个时期。
而如今,门阀的权力还是无法撼动天子权力的。
陈元微微摇头,将这豫州鼎收入官渡陈氏的祖地祠堂之中&nbp;,作为陈氏的镇家宝物之一——这可是当年大禹所锻造的,象征着权力的九鼎!
昔年的秦武王为了举起这大鼎而问权,可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所蕴含着的政治意味也不言而喻。
&nbp;
建宁二十五年末,太子刘辩登基,成为了这风雨飘摇中的大汉新天子。
建宁二十六年,也就是次年的年初,便改元“安和”,这个年号中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也十分寻常了。
安和元年,地处边境的凉州与边境蛮夷小国发生了战争,一支散乱的蛮夷队伍攻击了这座凉州城市,而巧合的是,在混乱之中,那位凉州牧、也是刘氏宗室的某一位子弟,不仅没有好好守城,反而是带着手下的人跑了。
他跑了不要紧,却在临走之前甚至打开了城门。
危急时刻,凉州长吏、主簿董卓挺身而出,率领凉州的士卒将蛮夷全数歼灭,甚至还出城门,将大汉的边疆推进了三十里。
这是莫大的贡献,朝廷自然不能够没有封赏。
于是在斟酌之下,在天子、曹操、刘备三方的商议之下,一道进封的诏书从长安城而去,在董卓的耐心都快要等没了的时候,抵达了凉州。
诏书的内容也很简单,不外乎是进封董卓为凉州牧,拜上将军,加封青白光禄大夫,赐爵亭侯,为安亭侯。
自此,董卓名扬天下也。
&nbp;
皇宫之中
由于先皇在临终前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刘协的缘故,所以刘协在刘辩登基之后身上甚至都还没有一个爵位,没有封地,也就无法出京。
更何况,此时的刘协年岁还是太小了,不过是十来岁而已,这样子的年纪如何能够出宫?
还未曾加冠!
他从前和刘辩争夺皇位,此时在宫中的生活自然不能算的上是好。
可比他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