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边境战事起(二)
西凉王的金銮殿内,檀香缭绕却驱不散满室的戾气。拓跋雄跪在冰凉的金砖上,甲胄上的血渍早已凝固成深褐色,与他颤抖的脊背形成诡异的呼应。
“废物!”&nbp;鎏金王座上的西凉王猛地拍碎案几,青玉镇纸弹起半尺高,“五万大军,三十架投石车,竟拿不下一座弹丸小城?”
拓跋雄额头抵着地面,声音嘶哑如破锣“大王息怒,宋军援兵来得蹊跷,那王虎部……”
“住口!”&nbp;西凉王霍然起身,玄色龙纹披风扫过散落的竹简,“本王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三日内若再攻不下清平城,提头来见!”
殿外忽有侍卫疾奔而入“启禀大王,北境牧民暴乱,已劫掠三座粮仓!”
西凉王瞳孔骤缩。北境与大乾接壤,历来是牵制宋国的缓冲带。他攥紧腰间玉佩,指节泛白“传我令,调鹰扬军五千北上平乱,余下各部由本王亲自统领!”
消息传入清平城时,赵勇正蹲在城墙缺口处检查修补进度。新砌的砖石还带着潮气,李猛递来的羊皮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西凉军的布防。
“西凉王御驾亲征?”&nbp;赵勇指尖划过&nbp;“黑风口”&nbp;三个字,那里是西凉军必经之路,两侧是刀削斧劈的悬崖,“这老狐狸,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李猛往嘴里塞着干饼“朝廷的援军还在函谷关磨蹭,王虎部伤亡过半,咱们能战的不足八千。”
“足够了。”&nbp;赵勇忽然笑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溪流,“让百姓把上游的水坝掘开,黑风口地势低洼……”
三日后黎明,西凉军先锋抵达黑风口。晨雾尚未散尽,马蹄踏过水洼的声音惊起一群白鹭。先锋官慕容烈勒住马缰,望着空荡荡的峡谷,总觉得脊背发凉。
“将军,此地过于安静。”&nbp;副将握紧长矛,“要不要派斥候探查?”
慕容烈嗤笑一声“一群残兵败将罢了,全速通过!”
话音未落,两侧崖顶突然滚下无数圆木。西凉骑兵慌忙转向,却发现马蹄陷入了泥泞&nbp;——&nbp;昨夜的暴雨让掘开的溪流漫过峡谷,淤泥深处藏着削尖的竹桩。
“放箭!”&nbp;赵勇站在崖顶挥动红旗,宋军伏兵如春笋般冒出,火箭拖着尾焰织成火网。
慕容烈被一箭射穿肩胛,他嘶吼着挥舞弯刀“冲出去!”&nbp;可战马一踏入泥沼便轰然倒地,后面的骑兵收势不及,瞬间堆叠成肉墙。
这一战,西凉先锋折损七成。当败报送到中军大营时,西凉王正对着铜镜整理盔缨。他扯断颔下红缨,冷笑道“赵勇倒是有些手段,传令全军,绕过黑风口,直取清平城!”
此时的清平城内,百姓正背着门板加固城门。王寡妇的儿子刚满十六,却已能熟练地往箭筒里装箭矢。他摸着城墙上父亲的血痕,那里凝结着黑紫色的斑块。
“小柱子,把这筐石灰搬到垛口。”&nbp;老兵张叔递来粗布手套,“等打退了西凉狗,叔带你去喝庆功酒。”
小柱子用力点头,忽然指着远方“张叔你看,那是什么?”
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线,随着风势渐大,隐约传来驼铃声。赵勇举起望远镜&nbp;——&nbp;数百峰骆驼驮着木桶,在西凉军护送下缓缓靠近。
“是火油!”&nbp;李猛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想用火攻!”
赵勇迅速登上城楼“传令下去,将所有水缸装满水,备好湿棉被!王虎,带五百人从密道绕到敌军侧翼,放他们近了再动手!”
当西凉军的火油桶掷上城头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惊慌尖叫,而是漫天泼洒的石灰粉。火折子刚点燃,就被宋军泼来的水浇灭。城下突然响起喊杀声,王虎部从芦苇荡里杀出,砍断了驼队的缰绳。
混乱中,一只燃烧的火油桶滚到骆驼群里。受惊的骆驼疯狂冲撞,反倒将西凉军的阵型搅得七零八落。赵勇趁机下令开城门,宋军骑兵如尖刀般插入敌阵。
厮杀持续到暮色四合,清平城外的河滩被染成绛紫色。王虎拄着断矛坐在尸堆上,他的左臂不自然地扭曲着,嘴里却还在哼着家乡小调。
“将军,清点完毕。”&nbp;亲兵捧着染血的账本,“歼敌三千,缴获火油二十桶,我军伤亡……”
“不用说了。”&nbp;赵勇望着西沉的落日,那里正是西凉王大营的方向,“让弟兄们轮流休整,今夜恐有恶战。”
深夜三更,西凉王果然派出了敢死队。三百名**上身的壮汉背着炸药包,试图从城墙排水口潜入。却不知赵勇早有准备,排水口外挖了深壕,里面插满倒刺。
当第一声惨叫响起时,赵勇正在城楼上擦拭佩剑。月光照在剑刃上,映出他眼角的皱纹。李猛端来一碗热汤“将军,朝廷的信使到了。”
信使带来的不是援军,而是一道圣旨。赵勇展开明黄卷轴,手指微微颤抖&nbp;——&nbp;朝廷令他弃城退守,将清平城让给西凉以换取和平。
“放屁!”&nbp;李猛一脚踹翻案几,“弟兄们的血不能白流!”
赵勇将圣旨揉成一团,扔进火盆“传我令,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