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笔尖铸军魂
林父去了沐河五天,回到军区大院时,明显心情很好。
“我这都谈妥了,这两天再跟军区农场确认确认,也该回去了。”
林子淮这几天也是埋头做事,等提前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完,才向团里批了三天假。
林子淮毕竟年纪不大,对父母的眷恋感比林安安要重很多。
这不,以前最不耐烦的农活,现在也不嫌弃了,一个劲跟在林父身边往军区农场跑。
这一跟,也不知道给他打通了哪条任督二脉,居然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名曲《父亲》。
当林安安拿到这首歌时都愣了愣!
轻柔的曲调里藏着无尽眷恋,和这个时代的热烈背道而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歌词简单,却酝酿着一个父亲的一生……
“你这曲子……”林安安摸着歌谱上的铅笔痕,居然有些语塞。
林子淮笑着撸了把头发,“很差吗?姐你认真看看。”
林安安摇摇头,“不差,很好听,像抒情派的民谣。”
“啊?”
“你把主歌部分唱给我听听。”
“好嘞。”
林子淮习惯性摸了摸自己身边,发现没带乐器,索性拿起笔在炕桌上轻轻敲击。
“时光匆匆流走我也渐渐在长大
他的身躯不再像从前那般挺拔
岁月悄悄爬上他的鬓角和脸颊
那双手也变得粗糙布满了伤疤
每次我要远行他眼中藏着泪花
却还笑着叮嘱在外照顾好自己啊
我在远方拼搏他在故乡把我牵挂
这份爱如春风温暖每个冬夏……”
“时光啊时光,能否走得缓慢,别让他的脊背,被岁月轻易压弯。我愿用所有,换他青春回转,他是我心中,永远屹立的山……”
是对父亲老去的不舍,父亲如山般的形象,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有了弯曲的痕迹,可在孩子心中,他永远是那座可以依靠、巍峨不倒的山。
最后一个曲调落下,林安安忙鼓起掌,“很好听。”
林子淮眼睛亮了,“真的吗?”
“真的好听,不用改了。”
“太好了!”
林子淮特别高兴,高兴姐姐对自己的认可,更高兴自己给爸写的歌成了。
林父就坐在屋门口的小马扎上,正伸手逗狗子玩,脸上的笑意却怎么都藏不住。
“林老师。”大门被人敲响。
刘编辑正好在这时候上门了。
他这次上门的动静可不小,身后跟了五六个人,手上还拿着面锦旗,锦旗上还绑着红花。
刘编辑晓得林安安在坐月子,但事出紧急,他得第一时间把事情敲定了。
“刘编辑?快请进。”
门是林母开的,听到那么大动静,林安安也立马穿上外套出来了。
“恭喜林老师,贺喜林老师!《脊骨》被省文化厅选中,成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书籍。”
“省报最新专栏‘笔尖上的军功章’也已经确认了名额,您是第一位受邀采访的名人作家。”
“呀~”林母都被吓到了,忙把身上的围裙解了,有些手忙脚乱地把人往正厅里迎,“快进来坐!”
不过林母也很会来事,见有不少邻居凑门口看热闹,她也不关大门,大大方方让人看着,还请人进院子里看。
这造势的风气,她倒是向林安安学了个十足十。
“这……这可太突然了!”
这事刘编辑早就跟林安安提过,可事实摆到眼前时,还是让她感到突然。
刘编辑展开锦旗的刹那,红绸上“笔尖铸军魂”五个烫金大字晃得众人眯起了眼。
“嘶~”一阵抽气声响起。
这可是省文化厅发的锦旗,这题字……可太有分量了!
接着,刘编辑又展开获奖证书。
证书边缘烫着金边,《脊骨》的书名被红绸包裹着。
“省文化厅表示,您的觉悟值得所有人学习,您这不光是为无声战士们发声,更是勇敢地记录了血泪历史,开创了新写实派的先河。
《脊骨》里,战士用弹壳换红糖的细节,被选入了中小学爱国主义教材,恭喜林老师!”
“这……”
刘编辑把东西交给林安安,还朝她使了个眼色,“省文化厅已经与西北军区取得联系,后天,军区会配合省报记者采访,说说《脊骨》里提到的诸多细节,无声英雄们为国、为人民奉献的细节!”
林安安握着锦旗的手紧了紧。
她这是替那群可爱的人争取到了机会?
是!是展现军人风采的机会啊!
“谢谢你们。”
“不不不,是我们该谢谢你们!”
林母在一旁握着林父的手,都给人把手心掐红了。
林父也激动呐!想掐回去又不敢……
他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子女成长的模样。
激动!
还有点想哭!
刘编辑这趟是带着任务来的,来不及跟林安安话家常,他还得去部队里做交接。
“你们慢走,谢谢啊!”
他前脚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