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深海拾珠、无声的课堂与家的和声
《桃花诺》带来的网络海啸逐渐平息,并非热度消退,而是那股最初的、挟带着巨大喧嚣的浪潮,终于化为了持续而深远的洋流,稳稳地托举着《孤塔》电视剧和林星这个名字,驶向更广阔的视野。但于海角村的这座米白色别墅而言,外界的波澜终究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室内的空气依旧遵循着自身的节奏流淌,温暖而平缓。
林星的生活似乎恢复了某种“常态”。每隔两天的“十分钟创作”直播依旧准时开启,标题依旧任性,下播依旧果断。只是直播间里蹲守的人变得更多,弹幕里除了故事请求和技术讨论,也夹杂着更多对《桃花诺》的赞美和对“林老六”音乐才华的惊叹。礼物收益依旧屡创新高,然后又总是在某个瞬间被无情切断,留下屏幕外无数抓心挠肝的听众。
但变化,发生在更深邃、更不为外人所知的地方。
那夜之后,林星的脑海中便多了一片无垠的音乐深海。不再是模糊的感受或零散的碎片,而是一个清晰、浩瀚、任他遨游的完整世界。他不再需要等待“灵感”的偶然降临,更像是拥有了一座对他完全开放的、收藏着另一个世界所有音乐瑰宝的图书馆。
他开始了一种奇特的“整理”工作。不是在书桌前,而是在每一个日常的间隙。
清晨,他抱着小景曦在院子里看“老板”追蝴蝶,目光放空,意识却沉入“深海”,指尖无意识地在儿子柔软的背脊上轻轻敲击着复杂的、属于某个交响乐章的节奏型。
午后,他坐在窗边看书,阳光洒在书页上,他却许久不曾翻动一页。目光落在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耳畔响起的或许是蓝星某位摇滚巨星撕裂般的呐喊,或许是某个游戏配乐中空灵悠远的电子音效。他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听觉盛宴,比较着不同风格的编曲思路,分析着和弦进行的微妙差异。
甚至是在深夜,阿汐枕着他的手臂熟睡,呼吸均匀。他睁着眼,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光影,脑海中却在“翻阅”着关于爵士乐即兴的理论书籍,或是“回放”着某场经典的歌剧演出。那些知识、那些旋律、那些演奏细节,如同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理解,成为他的一部分。
这种沉浸式的“内化”过程,外在的表现却极其细微。阿汐只是隐约觉得,她的阿星哥似乎更安静了,发呆的时间变多了。但她并未打扰,她熟悉他这种沉浸于内心世界的状态,只是会在他长时间不动时,悄悄给他续上一杯温水,或者将玩闹着要往爸爸身上爬的景曦轻轻抱开。
她并不知道,她男人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却波澜壮阔的音乐文明洗礼。
而这场洗礼的成果,开始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他的“十分钟创作”中。
最初的“十分钟创作”,更多是凭借一种惊人的直觉和天赋,快速抓取故事核心情绪,用相对简单的和声与旋律进行表达,直击人心,但技术上未必多么繁复。
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直播依旧继续。这一晚,连麦的是一位粉丝,讲述了自己祖父作为乡村邮递员,一生风雨无阻为山里人家送信的故事。故事平淡,却充满了岁月的重量和孤独的坚守。
林星安静听完,依旧只是那句“嗯,懂了。”
镜头切换,计时开始。
笔尖落下。
然而,这一次,他书写的过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的停顿似乎更少了,下笔更加笃定。谱纸上出现的音符和和弦标记,肉眼可见地变得更为复杂和精妙。他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流行和弦套路,而是信手拈来地运用起各种离调、转位、以及富有色彩性的延伸音。
偶尔在吉他上试音时,流淌出的片段也让懂行的听众暗自心惊。
【等等!刚才那个和弦!】
【这个转调有点东西啊!毫无痕迹!】
【和声进行突然高级起来了!】
【老六的武器库升级了?】
【这真的是十分钟能想出来的?】
十分钟到。
一首名为《绿衣》的歌曲完成。歌词朴实,却充满画面感,仿佛能看到山间小路上那个绿色的、风雨无阻的身影。
当他抱起吉他演奏时,所有人才真正体会到那谱面上变化的份量。
编曲并未追求复杂,依旧以吉他为主,但和声的丰富层次感瞬间将歌曲的意境提升了数个档次。旋律线条依旧流畅动人,却在细微处充满了精巧的设计,音符的走向时而出乎意料,却又无比妥帖,将那种孤独、坚守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刻画得入木三分。
演唱时,他嗓音中的微沙质感依旧,但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运用、以及强弱变化的处理,明显更加精细和老道,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感,直击灵魂深处。
一曲终了。
弹幕出现了短暂的凝滞,随即爆炸!
【我跪了……真的跪了……】
【这已经不是十分钟创作了……这是十分钟艺术!】
【和声听得我浑身发麻!太高级了!】
【老六你实话实说,是不是偷偷进修了?】
【这进步速度也太恐怖了吧!】
【感觉比《桃花诺》时期又强了一个维度!】
【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