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雨林初涉
玄律司的专机降落在滇省边陲小城——勐腊(中缅边境原始雨林)。
甫一落地,湿热粘稠的空气便如同厚重的毛毯般裹了上来,带着浓郁的草木腐殖气息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
天空是压抑的铅灰色,低垂的云层仿佛触手可及,酝酿着一场随时可能倾泻而下的暴雨。
没有过多停留,姜云一行四人——姜云、宋无忌、陆楚然、慕容尘——在当地玄律司外勤人员的协助下,迅速换乘越野车,朝着地图上标注的、靠近中缅边境的莽莽雨林边缘驶去。
车窗外的景象飞速倒退。平整的公路很快被颠簸的土路取代,两侧的植被从规整的橡胶林、茶园,逐渐演变为愈发茂密、杂乱、透着一股原始蛮荒气息的热带丛林。
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藤蔓如同巨蟒般缠绕虬结,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肆意生长。
“嚯!这地方……够劲儿!”宋无忌摇下车窗,贪婪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植物清香的空气,胖脸上带着一丝兴奋,“比蓉城那钢筋水泥林子带劲多了!胖爷我闻到了……冒险的味道!”
坐在他旁边的慕容尘微微蹙眉,不动声色地将身体往远离车窗的方向挪了挪,似乎对涌入的湿热空气和可能存在的蚊虫有些抵触。
他依旧穿着那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冲锋衣,在闷热的车厢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俊美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那份清冷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矜持。
陆楚然则抱着她的便携工作站,屏幕上是不断刷新的卫星地图和实时环境数据(温度、湿度、气压、空气成分等),她扶了扶眼镜,清冷的声音响起“环境参数温度327,湿度92%,气压偏低。空气中检测到多种未知真菌孢子和微量生物碱成分,建议佩戴过滤口罩。前方三公里处地形复杂度陡增,车辆无法通行。”
姜云坐在副驾驶,看着前方越来越狭窄、被疯狂生长的植被逐渐吞噬的道路,点了点头“准备下车徒步。向导联系好了吗?”
“联系好了,顾问。”开车的当地外勤人员答道,“向导叫‘岩罕’,是这一带最有经验的猎人和采药人,对十万大山深处的情况非常熟悉。
他会在前面的‘野象谷’入口等我们。”
车辆最终在一片被巨大蕨类植物和藤蔓包围的空地前停下。
这里就是所谓的“野象谷”入口,实际上只是一条被踩踏出来的、勉强能容一人通过的林间小径的起点。
众人刚下车,一个身影便从旁边浓密的树丛中钻了出来。
来人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矮小精瘦,皮肤黝黑发亮,如同被桐油浸过。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靛蓝色土布衣裤,赤着脚,腰间挎着一个磨损严重的皮囊和一把磨得锃亮的柴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锐利、明亮,如同鹰隼,充满了对这片丛林的熟悉与警惕。
“岩罕?”姜云上前一步。
“是我。”岩罕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眼前四人,在姜云身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宋无忌那显眼的体型和慕容尘那格格不入的精致,最后落在陆楚然抱着的仪器上,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这几位是?”他问道。
“我的队员。”姜云简短介绍,“此行需要深入雨林,寻找一个叫‘蛊彝’的古老寨子。麻烦岩罕大叔带路。”
“蛊彝?”岩罕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深深的忌惮,他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那个地方……邪门得很!藏在最深的雨林里,外人很少能找到。他们守着老规矩,不喜欢外人打扰。你们……去那里做什么?”
“找人,问点事。”姜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递过去一个准备好的、装着丰厚酬金的信封。
岩罕掂量了一下信封的厚度,又看了看姜云沉静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钱是好东西,但命更重要。我只能带你们到外围,能不能进去,看你们自己的本事。还有……”他指了指陆楚然的设备,“这东西在林子里没用,信号传不出去,还容易招雷。最好收起来。”
陆楚然闻言,看了看姜云。姜云点头“听向导的,收起来吧。”
陆楚然依言将工作站小心收进特制的防水背包。
“跟我来。”岩罕不再多言,转身钻进了那条几乎被绿色淹没的小径。
真正的雨林探险开始了。
一踏入雨林深处,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光线瞬间变得昏暗,巨大的树冠层将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只有零星的光斑投射下来。
脚下是厚厚的腐殖层,湿滑泥泞,每一步都深一脚浅一脚。
空气粘稠得如同液体,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湿气。
无处不在的蚊虫嗡嗡作响,各种不知名的鸟鸣兽吼从四面八方传来,更添几分神秘与不安。
岩罕如同灵猴般在前方开路,动作敏捷而无声。
他手中的柴刀不时挥动,斩断挡路的藤蔓和带刺的灌木,为后面的人开辟出一条勉强通行的道路。
宋无忌起初还兴致勃勃,但很快就被闷热和湿滑折磨得气喘吁吁,汗如雨下,胖脸涨得通红“呼……呼……这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