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105章 若不是杨广贪功好大,瞎折腾,大业岂会败空?!

第105章 若不是杨广贪功好大,瞎折腾,大业岂会败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隋的丧钟,由杨广亲手敲响。

但说到底,他也不能算是一无是处之人。

杨广年轻时参与南陈之战,表现颇为不凡。

又工于心计,成功排挤兄长杨勇,夺得太子之位。

更与杨素联手,夺走了父亲隋文帝的皇权。

这类人物,若说没本事,未免太低估了他。

其谋略和胆魄,和后来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甚至可以一较高下!

毕竟李世民只是处理了兄弟俩,杨广却是整合、掌控整个国家。

只是,他登基后的多项决策,实在是缺乏对民力、国力的衡量。

最终亲手将王朝推向深渊。

这一点,在历代皇帝观看天幕视频后,议论最多的也是他。

……

大秦时期!

始皇帝在看完隋炀帝的视频后,陷入长久的沉默。

“开科举、修运河……本是利于国家的好政事。”

“只是用力太猛,透支太快。”

嬴政对杨广的施政逻辑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比如迁都洛阳,虽然享乐成分不少,但其中脱离权臣掌控的意图,也算明智。

运河的修筑,则大大增强了南北联系。

和他统一六国后筑长城的举措如出一辙——

当年为了防范匈奴南侵,他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万里长城。

虽说百姓怨声载道,但对稳定边疆的确见效。

同样地,他还建造了阿房宫、陵墓、直道等浩大工程,劳役之沉重,可想而知。

但这些都是从长计议之举,只是民众未必能看得见其中深意。

“百姓怎会懂得朕的苦心!”

修筑宏伟宫殿与陵寝,的确拖垮了大秦的民力,这也许正是大秦速亡的根因。

此时,一旁的扶苏正好趁机进言:

“父皇,如今大秦初立,徭役频繁、赋税繁重……百姓负担沉重。”

“或可缓一缓工事,与民休养生息?”

始皇的脸色顿时冷峻下来:“荒唐!”

“这些大事岂能中断?!江山稳固,怎可靠苟且偷安!”

扶苏低头不语,只能叹息。

……

汉武帝时期!

刘彻对此也颇有共鸣。

他也深知战争对国力的巨大消耗。

若不是文帝、景帝留下的富庶基础,他也无法大刀阔斧地出兵对抗匈奴。

他打的每一场仗,都是为了生存而战。

“杨广继位时的大隋,并不比我大汉差。”

“可仅用十多年,就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刘彻摇头叹息。

他虽然好战,却从未轻启战端——

若不彻底扭转对匈奴的劣势,大汉将永无宁日!

“其实,杨广做的事,并不全错。”

“只是国家承受不住那样的折腾罢了。”

刘彻承认,隋炀帝兴建的大工程中,不乏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但凡执行得更有节制,结局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力雄厚,那么迁都其实并不是什么负担不起的大事。

可杨广偏偏不止搬了国都,还在各地大兴土木——

建起了数不清的宫殿楼台,紧接着又着手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他还热衷于四处巡视,行踪遍及四方。

与此同时,还发兵对突厥、吐谷浑、高句丽三方开战……

你说,这里面哪一件是小事?

哪一样不是耗费巨资、牵动民力的国策?

可杨广却把所有这些,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股脑搞了出来。

这样的挥霍,不出民变才怪!

汉武帝刘彻虽然也是一位好战之主,几场战役下来花的钱也不是小数。

但他毕竟继承了文帝、景帝时期打下的扎实基础,手头不差钱。

更关键的是,刘彻并没有只会打仗。

他同时也在着手整顿财政,拓宽收入来源,勉力维持朝局稳定。

可即便如此,到了刘彻的晚年,百姓生活依旧陷入了拮据困顿之中。

……

贞观时期!

李世民一边看天幕中播放的视频,一边轻声评论道:

“隋炀帝沉迷兴建宫室楼船,又频频动兵四处征战,早已耗尽了隋朝的根基。”

“这样的朝代,不亡才怪。”

在他眼中,杨广之所以失天下,并非一朝一夕的过错,而是种种奢靡叠加之果。

他本接手的是一个一统天下、国库丰盈的大一统王朝,乃是隋文帝留下的完美基础。

如果杨广只是安安稳稳地待在关中,不去多事,这隋朝也绝不至于断送得这么快。

哪怕他折腾一下,只要没得罪权贵,也未必会崩盘。

但问题就在于——他两边都没落好。

一边强推迁都,开设科举,意在打压关陇旧族的影响力。

又一边不顾百姓死活,大兴土木,奢华无度,民怨沸腾。

等于朝堂上得罪了世家豪强,民间又激起了众怒。

这种双线开火,注定要翻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