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道缘法
他看向那卢生,招手道:“你是如何想的。”
卢生眼睛通红,瞪视那跪伏在地上的“老者”,咬着牙,半晌道:“可否能教他把钱还给晚辈?”
“钱是你心甘情愿给他的。”
江涉玩味道,“不是说要当仙师弟子,置办家业,当上官位,求娶公主为妻么?”
“如何能再还回来?”
卢生一时语塞。
良久,他说。
“若是能成为仙师弟子,寻求大道,便是舍去这些浮财,也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些人不过是诈诳之徒,江湖行骗的小人,晚辈……不愿将钱财给这种人。”
卢沛连忙又说。
“晚辈愿拜先生为师!”
“先生处事不惊,所结交的都是一地山神这样的人物,又有善心,愿拨乱为正。便是那样的诈诳之人,也愿为他指明道路。”
“先生所行之道,乃是大道也。”
“愿为仙师座下弟子!”
言罢,他行大礼,就要叩首下去。
不知怎的,曲折膝盖,卢沛发现自己如何也跪不下去,似是被某种玄之又玄的东西阻止了。
闻此一言。
四周宾客僮仆,都盯着细瞧。
山神袖手旁观,也暗中打量。
李白更是直接抬起头,瞪着眼睛看向卢沛。这人他之前也见过,不过是个有些学迂了的书呆,学问寻常,诗才更是一窍不通,怎么生出的好胆敢拜先生为师?
江涉笑了笑。
他语气很温和。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你我的缘分不在这里。”
“君弗能入室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不是适合的人,不会教授他学仙之道。不是真心虔意去请教,不会传授他真正的仙法。
你不会是我的弟子。
老鹿山神侧立一旁,如同仙人坐下护法,也如明府身侧刀笔吏。
他一语点道。
“尔是当什么人,都能为先生弟子的么?”
话犹如刺骨冷水,浇在卢沛身上。所有暗中的期待憧憬,内心隐隐的自许,心中存的侥幸妄想,全被这一句话浇灭。
夜幕黑而低垂,没有掌灯,众人瞧不见卢生脸色煞白。
李白抬起脑袋,在一旁瞧着。
这句话既是对卢生问的,也是对院中那些屏息张望瞧着,不肯离去,对仙道有所神往的宾客,药师,僮仆们说的。
鹿门山山神坐地一方,八百年来,见惯了凡人苦修,想要求仙。
有人本资质上佳,老时闻道,悔恨此前未遇正途,死前积愤不消,长呼痛憾。有人辞官求道,行走四十年,小有所得,在某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客死庙中。
庞德公不是第一个。
卢生也不是第一个。
既是尘世中人,一对夫妻二三孩童,守着四季,每食五谷度日,六道轮回不能免俗,七情八苦、十亲九眷不能放下。
何必迷于道途?
大道艰难,是那么好走的么?
今日由此缘法,得见仙面,得遇仙缘。已经是多少生灵求都求不来的。
想要拜师?
连鹿门山山神都要为这些人的痴心摇头。
他劝告院内这些凡人。
莫再多想了。
天上一轮皓月,银辉洒地。
江涉悠悠看向众人,夜色并不能遮掩他的视线。
瞧着半跪半躬的卢生,也瞧着院中众人眼瞳亮如星烁,神往的面孔。
卢生身侧不远,管家手中捧着的账本早就啪嗒掉在地上。旁边,行骗的师徒三人跌坐在地上,听着问话,寥寥几语振聋发聩,浑然不觉自己早前渴求的账簿就在身后。
药炉里柴火已经几近熄灭,偶尔在草木灰里掀起零星火粒,药童眼睛晶亮,一直抻着脑袋看向院中。旁边的罗郎中一动不动,看得出神。院中女使抱着针盒,仆从提着药箱,浑然不知卢太夫人实则已经悠悠转醒,正闭目听了这些话。
院中槐树下,元丹丘目光炯炯有神,一时看向李白,一时盯着他。
虽然黑夜不大能视物,但这些宾客还是一直望向这边,凑着站在一起,孟浩然腿脚僵直发麻,也不舍得挪步。
哪怕在此客居十年,但瞧到这些古人,江涉还是难免晃了晃神。
压下异乡漂泊之感。
唐人衣冠,俱在眼前。眼中神往,翘首瞻望。或奇或喜,也都是他们一生中难得奇遇。
人生如寄,多思何为?
虽不会收徒,但不如再添上一笔。
“虽无师徒之缘。”
江涉道:
“今日我来此地,有善人相托,也有大雨之缘分。就……送予诸位一道缘法吧。”
“诸位能否得之,得之者何,俱看己心。”
众人闻之,心弦一动。
俱是憧憬。
说罢,江涉便看向老鹿山神,温声道:
“劳烦山神,为他们护道一场了。”
……
……
卢生睡了一觉起来,脑袋晕乎乎的。
遇到神仙之事太过离奇,他被骗的钱被分给了他大妹,由他妹子主掌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