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进山寻宝,遇到山震的?
王卫国攥了攥口袋里剩下的那三十块钱。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
沈柱不再说话,只是闷着头挑着担子跟在女婿身后。
他想起了今年开春以来,那盼星星盼月亮也盼不来的一场透雨。
地里的苞米苗,叶子都打了蔫,眼瞅着就要旱死。
王卫国的话,让他不由的多想起来。
是啊,天时不对。
老辈人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这话传了几辈子,是刻在骨子里的道理。
这么一想,那花出去的四十多块钱,似乎也没那么让人心疼。
沈林和沈青阳也想通了这一层,脚步都变得踏实了许多。
四个人挑着空箩筐,趁着天色大亮前回到了沈家小院。
轻手轻脚的推开院门,堂屋里还亮着灯。
张莲和沈林媳妇李秀英显然一夜没睡,听到动静,立刻从屋里迎出来。
“回来了?咋样啊?”张莲压低了声音问道。
沈青阳把箩筐一放,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那一把票子。
“妈,你看这是啥!”
张莲凑近,当看清那几张“大团结”时。
倒吸一口凉气,赶紧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嘴。
李秀英也探过头来,看到那沓钱,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七……七十多?”张莲的声音都在发颤。
“七十二!”沈青阳得意的说道。
“嘘!小点声!”
王卫国立刻做噤声的手势,眼神扫了一眼隔壁。
那院墙,根本隔不住什么声音。
沈柱这个亲弟弟,薄情寡义,自私自利。
为点蝇头小利能把亲哥一家往死里坑。
见王卫国神情严肃,一家人瞬间都冷静下来。
方才的狂喜被冲淡了不少。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事儿需要低调。
“都赶紧回屋睡觉,别让人看出不对劲。”沈柱沉声吩咐道。
一家人把东西悄悄搬进屋里,各自回房补觉。
这一觉直睡到日上三竿。
王卫国被儿子小山摇醒后,带着妻儿回赵家村。
“爸妈,我们三天后再过来。”
“路上慢点。”
张莲把他们送到门口,手里还不停地往沈青青口袋里塞煮鸡蛋。
约定好三天后再去抓螃蟹,一家人的心里都有盼头。
晚上,赵家村。
土炕烧得暖烘烘,王卫国躺在炕上,儿子小山睡在中间。
沈青青借着月光,正在给丈夫缝补一件旧衣服袖口。
“青青。”王卫国忽然开口。
“嗯?”沈青青头也没抬。
“我想去申请当个巡山人。”
沈青青手猛地一顿,针尖扎进指头里,她“嘶”一声,把手指含进嘴里。
“不行!那活太危险!山里有狼,有野猪,还有熊瞎子!我不准你去!”
她抬起头,月光下,她的眼睛里满是慌乱。
王卫国坐起身,将她带血的手指放到唇边轻轻吹了吹。
“你放心,我有分寸。”
“我不会现在就去,等我们再多赚点钱,去县里托人买两把好枪,山里能威胁到我的东西就不多了。”
沈青青看着丈夫,眼中担忧没有减少分毫。
“为啥非要干那个?我们抓螃蟹不是挺好吗?”
王卫国叹口气,把妻子揽进怀里。
“抓螃蟹是能挣钱,但那是投机倒把,不能长干,风险太大。”
“巡山人不一样,那是正经工作,有补贴,山里东西也能正大光明地往外卖。”
“我们还得盖大房子,你听,小山睡着都念叨,说想要个弟弟妹妹陪他玩,这屋子太小,再添一口人就转不开身了。”
沈青青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孩子乱说你还当真了……”
“那是!”
王卫国低笑一声,翻身将她压在身下。
“我们可得赶紧满足儿子的愿望。”
他手开始不老实起来。
“嗯……”
沈青青刚要开口,剩下的话就王卫国用嘴堵了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卫国就起床。
他找出自己那把砍柴刀,在磨刀石上“唰唰”地磨着。
又找出一个布袋,装好两个粗粮饼子和一壶水。
沈青青顶着两个黑眼圈,心疼地看着他。
“真要去啊?”
“放心,我不进深山,就在外围转转,探探路。”王卫国拍拍她的手安抚道。
他没说实话。
单靠抓螃蟹,来钱还是太慢。
前世他后来身体垮掉,无法干重活,闲着没事跟着村里一个老中医学习过。
他这次进山,主要目的不是打猎,而是想去找找那些名贵药材。
这个年代,大山里面的东西是集体的资产,被保护得很好。
连山山脉是长白山支脉,最出名莫过于那有“百草之王”美誉的长白山人参。
要是能寻到一棵品相好的野山参,那就真的发了。
王卫国背上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