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0章 不说忤逆之言?那不可能!
“八弟慎言!”
李瑶本是来报信,陡然听见李琚语出惊人,顿时吓了个半死。
他急忙冲上前来,一把捂住李琚的嘴。
随即低声呵斥道:“父皇怎么做事,有你置喙的份?”
李琚一把拍掉他的手,语气更加不爽:“此事既然是我与李琩之事,父皇为何独召李琩而弃我,这不是要拉偏架是什么?”
“哎哟我的祖宗诶,你少说两句行不行?”
李瑶是真被吓到了,急忙再次捂住李琚的嘴巴,生怕李琚这番话传进李隆基耳朵里。
如今,李隆基本就因两人手足相残震怒。
若再听见李琚这番抱怨,李琚还能落的了好,只怕是不死也得死了。
他愤愤地瞪着李琚,没好气道:“父皇这不是还没对你做出处置嘛,你急啥?”
李琚被他捂着嘴,闻言,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但终究,也没有继续说什么惊人的话。
“你可少说两句吧,不然我和二兄也保不住你!”
他再次瞪了李琚一眼,这才放开手,道:“我就是来告诉你,父皇召见了李琩,但二兄也随侍在父皇身边,是非对否,不可能全凭李琩一张嘴,你先稍安勿躁,成不?”
李琚还是有些不爽,只是望着李瑶担忧的表情,也只得点了点头。
见状,李瑶也松了口气。
他走到李琚对面坐下,小声道:“我估摸着,父皇最迟明日,肯定会召你问话,届时我和二兄会站出来为你作证,证明此事错在李琩,到了父皇面前,你可千万别再说什么忤逆之言。”
听见李瑶这话,李琚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感动。
但也仅仅只是一丝,毕竟,不说忤逆之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然,他还怎么脱离朝中的漩涡?
李瑶望着李琚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心里顿时又是一股无名火窜了出来。
刚准备开骂,可话到嘴边,又骂不出来。
他定定地看着李琚,忽地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因为有些话,说一遍,能听进去,也就听进去了,听不进去,再说多少遍也没用。
沉默片刻,他站起身来,淡淡道:“总之,我和二兄会全力保你,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也不管李琚什么反应,径直起身出门,头也不回的离去。
目送李瑶走远,刚才还一脸不以为意的李琚,也不禁叹了口气。
李瑛和李瑶对他,确实没话说。
照理说,他不该辜负他们的。
可未来的危机迫在眉睫,他也不得不行此弄险之举。
只能说,让时间来决定对与错吧!
李琚如是想着,躺回床上闭上了眼睛,不知不觉,便沉沉睡去。
......
与此同时,长乐宫中,李隆基与武惠妃相对而坐,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开元天子李隆基,二十七岁发动唐隆政变,以此登上皇位。
御极之后,治世二十三年,创下古今未有之第一大盛世——开元盛世。
算一算时间,他今年刚好年满五十。
五十岁,对于大唐的皇帝来说,算是一道坎。
因为自大唐立国至今,除了高祖皇帝李渊活了七十岁之外。
余下的帝王之中,就没人活过六十岁。
自太祖之后,大唐加上李隆基在内,一共传承了五代六朝(武周算朝不算代,唐只承认武则天皇后的身份)。
而在已经驾崩的四代先帝之中,最长寿的,是高宗皇帝李治,享年五十六岁。
其次是中宗李显,享年五十五。
再次是睿宗李旦,享年五十四。
最次则是太宗李世民,享年五十二。
因此,若是用平均寿命不到五十五岁的大唐前四代皇帝来做对比的话。
年满五十的李隆基,其实已经算是步入了晚年。
事实上,就连李隆基自己,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有四代先皇在前,他也不认为自己还再能活多少年。
所以,在开元二十年之后,他便鲜少如年轻时候那般去励精图治。
而是沉溺于自己一手缔造的盛世之中,不愿折腾。
甚至若非是武惠妃再三相劝,他其实连这一趟洛阳之行,都懒得动弹。
只是,他是真没料到,他人都还没到洛阳呢,洛阳就先出了几档子皇家的丑事!
李琩凌辱皇嫂,李琚手足相残。
这两件事,堪称皇家二十年来最大的丑闻。
他在路上的时候,光是看见李瑛递过去的折子,就被气得脑袋发昏,恨不得将这两个小畜生直接弄死。
但是没办法,无论他再怎么震怒,再怎么想处置二人,李琚与李琩也终究是他的亲儿子。
所以,他抵达洛阳之后,还是按捺住了杀人的冲动,选择先召李琩进宫,让他从长安带来的太医为其治伤。
......
“参见圣人,娘娘!”
二人等候许久,在偏殿为李琩诊治的太医院院正刘鸿终于结束治疗,来到殿中向两人汇报情况。
听见刘鸿的声音,正在怔怔出神的武惠妃率先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