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禅观与净土 > 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禅观与净土》,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面,我们看戊三、盗戒。

佛陀主要是从因缘法来解读人生的万事万物。每一件事情的出现,一定有它的因缘,“事出必有因”&nbp;。那么我们怎么去面对因缘呢?《楞严经》把它简单切成两块一个是外因缘、一个是内因缘。

一、什么是外因缘?由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生命结果;只要跟今生的生命结果有关系的,通通是外因缘。比方说你今生会出生在什么家庭?做谁的子女?你长大以后会跟谁结婚?乃至于你会有什么样的小孩?外因缘只有一句话就说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你没办法改变;比如说你是女众,不可能修成男众,果报已经成熟了。外因缘是一个生命的结果,这是由业力主导的,这是一块。

二、我们的内因缘。内因缘是主要的,《楞严经》它所要强调的内因缘是真如。我们真如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功德庄严,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是它本来是清净;即假,它具足恒沙的功德,有无量的宝藏。内因缘是一种真实的功德,外因缘是一时的因缘。你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以《楞严经》讲,你一念妄动由内因缘去攀缘外因缘,你自己内因缘放着不管,离家出走、真如不守自性,你把心思全部去攀缘外因缘,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生死业障凡夫,你会被三界的生死牢牢抓住。《楞严经》说你去攀缘生命的结果,一定被生死业力给带走。生命的果实只能够面对,不能攀缘;每一个果报都有业力,你攀缘的越重,临终的时候你的生死业力就越重。《楞严经》讲这个人的升沉,没有谈业力,因为很粗重;它讲你的攀缘心,说你是九情、十情,它用情感。为什么会临终的时候堕落这么重呢?你情感太重,攀缘心太重了,这是很特别。我们一般谈生死的升沉,是从善恶的业力;《楞严经》说,从业力太粗重了,它从微细的攀缘心。

你的生命完全是外因缘带动内因缘,心都是向外攀缘,你不可能了生死。不管你是做再大的布施、持戒再精严、再怎么忍辱,你是向外攀缘,攀缘本身就是生死的根本。你的生命就是外因缘带动内因缘,业力带动愿力。这是你第一种选择,把生命的重点放在外因缘。

第二个,是一个觉悟的人。他把外因缘放弃了,反正外因缘是不能改变了,随缘就好。他把所有的精神体力用在经营内因缘,开显真如本性;以他的愿力,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菩提——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以这三种善根来开显真如的功德,这时他的生命是怎么回事?是从内因缘带动外因缘。这个人生死业力慢慢淡薄。如果他能够以这三种善根再提起佛号,百分之百往生。他本身的生死业力都比一般人淡薄,每一句佛号往下坠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他稍微有点往生的愿力就上去了。

你一个人能不能往生,不是念佛的数目多少,要看看佛号的质量。如果你攀缘心很重,诸位,你每一句佛号挂在下面的生死业力是很强的。佛号是往下降,爬不上去,因为你攀缘心这样重。你有没有想过佛号是从什么地方来?是从你的心发动出来的,心是根本;以攀缘心创造的佛号,都是跟攀缘心相应,“攀缘为法界,一切法趣攀缘”。《楞严经》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把心带回家。你尽量不要去管外在的因缘,这一块你没有办法去经营了,它是现成的东西,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想要去主导已经不能改变的东西,比方说你今生的命运。你今生怎么回事?只有一句话,“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对今生的命运没有主导性,它是过去的业力显现出来的,你应该认命。但是你强作主宰去攀缘、去主导,一方面创造了生死业力,一方面弄得你伤痕累累。《楞严经》说我们的心放错地方,放在一个不该放的地方。

怎么办呢?你应该把心收回来,经营你的内在真如,它有无量的功德。你往前开发一分,就多一分的安乐自在,内心的善根主导你的未来。佛教因果思想是两重因果第一个,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结果,你所受的结果跟今生没有直接关系,今生好坏,你不用负很大的责任,前生的你要负绝大部分责任,你今生是在承当过去的你造下的业力。关键是什么呢?你又在创造来生;如果你的心没有把握好,牺牲了今生,你把来生也赔下去了。如果你觉得来生很重要的话,你的心要收一收,去经营内在善根。你内心的善根影响到来生,今生是因,来生又是结果。

从《楞严经》的角度是怎么回事?它要我们放弃今生的结果。你不要去攀缘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能主导它,“弃生灭、守真常”。外在的因缘你尽量不要去管它,但来生的善根是你应该主动去控制;因为你多一分的努力,它就有多一分的变化、多一分的解脱。我们应该把内心放在开显善根,这一块是操之在你,内心的世界是开阔的、无量的田地。你怎么种都可以的,它不是一个水果,是开阔的草原;你可以撒下葡萄的种子,也可以撒下苹果的种子,等待来生的收成。

所以,你向内是自在力的、可以主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