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倾天 第十九章 通行证
半月城的轮廓在月色与灯火中愈发清晰,其规模之宏伟,远超徐凌宇的想象。城墙并非铁岩卫城那种冷硬粗粝的巨石,而是用一种温润如玉、泛着淡淡青白色光泽的“月华石”砌成,线条流畅优雅,当真如一轮新月环抱大地。城墙极高,在月光下仿佛直通天际,其上隐约可见繁复玄奥的符文流光,如同星辰点缀夜空,散发着无形的威压与守护之力。
越是靠近,空气中那股独特的清雅气息便越是浓郁。墨竹的淡雅书卷气混合着纸墨的幽香、某种不知名灵草的清冽,还有一种……仿佛无数智慧沉淀、岁月静好般的宁静韵味。这便是半月城的“文华之气”,柳清禾介绍道,是城中无数书院、典籍库、阵法师常年研习积累所形成的独特场域。
城门前,景象壮观。巨大的城门高达十余丈,此刻虽已入夜,但城门并未关闭,依旧敞开着迎接四方来客。门前广场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人流车马络绎不绝,井然有序地排成数条长队等待入城检查。有风尘仆仆的商队,满载着各地特产;有衣着各异、气息不凡的修士,或独行或结伴;更有许多背着书箱、气质儒雅的读书人,脸上带着朝圣般的虔诚。
“好多人啊!”徐凌宇惊叹,初入大城的兴奋感再次被点燃,他好奇地东张西望,感受着这扑面而来的繁华与秩序感。龙辉则下意识地绷紧了神经,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环境和人群,手习惯性地搭在腰间的刀柄附近。即使有柳清禾在侧,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护卫的本能依旧占据上风。
因为父亲柳承远,所以柳清禾对云州还算了解,带着两人排入一条相对较短的队伍。“半月城作为三十六城之一,又是学术与阵法圣地,每日进出人流极大。入城需查验身份路引,并缴纳一定的入城费用。”他低声解释,“我们初次前来,还需办理‘通行证’。”
“通行证?”龙辉皱眉问道,“进城还要这个?”
“非也,”柳清禾摇头,“入城只需身份证明和费用即可。这‘通行证’并非入城凭证,而是云州境内各城之间通行的关键。云州十四个地域,虽同属一州,但各有其主,治理风格、法规律令、甚至货币税赋都有细微差异。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保障行旅安全,云州总督府规定,凡在云州境内跨城活动者,需持有‘通行证’。”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这通行证,相当于在云州境内通行的官方许可。上面会记录持有者的身份、修为、入境事由、拟前往的城池等信息。办理它需要审核身份背景,过程相对繁琐,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领取。有了它,在云州各城之间行走,入城查验会便捷许多,遇到巡城卫队盘查也更有凭据,甚至在特定官驿住宿、使用州级传送阵都能享受便利。若无通行证,在云州境内跨城,轻则盘查刁难、寸步难行,重则被视为流民或可疑分子,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徐凌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柳大哥,那我们得赶紧去办啊!”
“正是。”柳清禾点头,“办理通行证的地方在城内的‘州府行文署’,但入城后时间已晚,行文署早已关闭。我们需先找地方安顿下来,明日一早再去办理。而且……”他看了一眼龙辉,“办理时,需我们三人一同前往,登记信息并留影备案。”
说话间,队伍已排到他们。城门守卫身着银灰色轻甲,胸前绣着一弯新月徽记,气息沉稳,眼神锐利。他们查验了三人的身份路引——柳清禾的儒生文牒、龙辉和徐凌宇的野修身份证明——并收取了入城费。仔细核对无误后,便挥手放行。
穿过厚重高大的城门洞,仿佛穿过了一层无形的帷幕,半月城的内景豁然开朗。
外城的景象与徐凌宇想象中庄严肃穆的“圣地”有所不同。入眼处并非高耸入云的塔楼或森严的府衙,而是一片充满了烟火气与书卷气交织的繁华景象。
街道宽阔平整,由青石板铺就,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在月光和街边悬挂的琉璃灯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售卖笔墨纸砚、古籍字画的文房四宝店;挂着各色阵盘、符箓、灵石材料的法器铺;飘散着诱人食物香气的酒楼食肆;经营布匹绸缎、日用杂货的商行;甚至还有几家挂着“代抄典籍”、“解析阵纹”招牌的小铺面。行人如织,熙熙攘攘,有身着长衫、步履从容的书生;有穿着短打、行色匆匆的商贩;有气质出尘、衣袂飘飘的修士;也有拖家带口、享受夜市的普通百姓。交谈声、叫卖声、丝竹声、孩童嬉闹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充满活力的世俗画卷。
“这……这就是半月城?”徐凌宇有些惊讶,“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感觉……好热闹,好有生活气。”
柳清禾微笑道“半月城确实是圣地,但首先它是一座容纳百万生灵的巨城。外城是商贸、居住、生活的主要区域,汇聚了八方来客。真正的核心,如各大学院、藏书阁、阵法师协会总部、州府官衙,都在内城。内城才是真正的‘静’之地,非持有特定凭证或受邀者不得随意进入。我们先在外城找间客栈住下。”
在柳清禾的引领下,三人牵着马匹,沿着灯火通明的主街前行。龙辉依旧保持着警惕,但也被这繁华而不失秩序的景象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