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
第67章放榜
系统也有点懵。
“我想起来了,最近这段时间正是代州要科考的日子了。”系统根据这成就很快想到了何榆的科举改革:“应当是宿主当时的改革起了效果。”
何榆眼前一黑。
她当时的改革政策是为了搞乱代州,得到学子百姓的厌恶,博得骂名。绝不是为了发掘人才啊!
她不由得再次庆幸自己已经到了北狄,否则还真不知道就代州学子、甚至于朝野上下对她的误解,是不是真的会把她推上名臣之位!大
一大群学子挤在官府门口等着放榜。
秦璋并不在其中。
她甚至原本都没有打算来参加这次科考,只是被好友强行拉来了,好友说什么,“反正这次科考也很不寻常,兴许准备的时间和家世背景都算不得数了”。秦璋想想也有道理,作为被宋家收买过专门写檄文抨击何榆的学子,她对何榆的科举改革之策再熟悉不过了。
只是后面遇到了当街杀人案,何榆虽是用了不寻常的法子侦破了案件,并力排众议直接斩杀了凶手为民除害,可此事因着世家的原因,并未广泛传播,又有了后面何榆“叛国"的事情,就导致她在民众间的声望依旧低的可怕。秦璋觉得何榆应当是个好官,只是行事有些奇怪。因此,虽然她无法理解何榆对科举的改革之策有何用意,但还是想看看来都来了,能不能有机会为其申冤。
只是没想到……
她只是回忆起当日科考入场,就不由得笑出了声。“文礼怎得突然发笑?"好友任休有些好奇。“我是突然想到,当日学子们经过查验后进入考场,可考题并未直接发布,而是……
提到这个,任休也面带笑意:“而是由考生抓阄来抽取考题,咱们是真的没想到,那位还留了这么一手。”
“是啊。“秦璋也感慨道,“当时宋家那几位就在我对角,脸都绿了,自那位发布了政策之后她们宋家就到处找老师,紧急突击了几门的内容,还以为是可以自由选择题目,结果……
何榆“叛国"后,代州的百姓提起她,不敢再称大人,也不敢直呼其名,因此只用"那位″来替代。
若是让何榆本人知道了,怕不是要吐槽说“这是把我当皇帝还是伏地魔了?连名字都不能提,害怕′凡有言,必被知'吗?”言归正传,这抓阄的规则一出来,考生们的心态发生了两极分化的转变。一部分简直如天崩地裂一般,若是抽中了自己未准备的科目,岂不是只能交白卷了?
这部分人中甚至有人想到了秦璋的檄文,因此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兴许交白卷就是那位没有明说的隐藏规则?
当然,即便是真的,她们也不敢轻易尝试,都是读过多年书的学子,怎么也不应该轻易放弃。
但另一部分就有些幸灾乐祸了。
类似任休这样的,在一得知何榆增加了许多科考的科目与规则后,就有些摆烂的意思了。
“总归就这几个月了,难不成还能学下来好几本书?”任休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她不是什么天才般的人物,所能依靠的也就是苦读罢了,因此她根本就没有抱上任何的希望认为自己此次能够中第。只是她觉得放榜的日子一定也很精彩,这才拉着秦璋到了一旁的酒楼上围观。
秦璋知道任休为人大条,况且也不太介意自己先前在酒楼被人设计成为凶手的事,再加上看热闹是梁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就连秦璋也无法抵挡,也就心从地跟来了。
“来了来了!”
楼下传来一阵欢呼。
秦璋和任休闻言看去,发现府衙的大门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打开,里面出来了几个抬着榜单的衙役,周围还跟着一队府兵随从保护。“都后退些!"衙役们看到学生一直在往前挤,甚至都快要贴了上来,连忙让府兵向外赶一赶,“没有位置,何时才能贴好?你们难道不想早些看到自己的名字是否在榜上吗!”
属实是此次科举的影响太大,往年放榜时学生虽然也激动,但其实对自己的答卷和实力也都大概有个估量,对对手的水平也有了解。可今年,学生们对自己的答案不仅没什么信心,就连对手们是否抽到了擅长的科目,答得又是否得当,简直是一问三不知。因此,所有人都翘首以盼那榜单上的名姓。衙役们刚刚将榜单一贴好,方才才不情不愿地退后几步的人群,一瞬间又都涌了上来。
这时候谁还能想到什么礼仪、什么面子,都只想要在榜单上快些看到自己的名字,再看看对手的名字是否在榜上,一时间,唉声叹气者多矣,忽而狂笑者也不在少数。
“这秦璋不是前些日子写檄文讨伐那位的那个学生吗?”突然有人说起这事,一眨眼的功夫,拥着的人群都有些要安静下来的意思了。
“阿姐为何突然要说这些。"有人不解道。秦璋也有些好奇地从窗口探头出去看,任休毫不客气地从另一边也挤了进来。
“此人竞是第二名!"另一个眼尖地也看见榜单前几的名姓了。秦璋还愣在原地,任休已经激动地要抱住她跳起来了。“文礼,你是第二名!”
秦璋不敢相信地眯了眯眼睛,试图看清榜单上的字。好像……还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