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破茧专家组 > 第23章 焊枪下的证词

第23章 焊枪下的证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江临风推开技术科实验室大门时,一股松香和老旧电子元件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杨小满正坐在工作台前,脸色在台灯下白得像一张纸,耳机还挂在脖子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写满了点和横线的草稿纸。
“江队。”少年看到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声音都有些发颤。
江临风没说话,先是扫了一眼那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式调频***,机器外壳上积着厚厚的灰,几根新焊上的线路在灯光下闪着银色的光泽,显得格格不入。
他走过去,拿起杨小满递来的草稿纸,上面的摩斯码记录得有些潦草,但很清晰,下面是破译出的汉字和数字:“1996.11.07清明桥南货店三响红火柴”。
“你确定是从这台机器里听到的?”江临风指了指***。
杨小满用力点头:“确定。不是广播信号,没有载波,更像是……像是刻在背景噪音里的回声,非常微弱,断断续续。我把增益调到最大才勉强捕捉到。”
江临风的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他不是不信杨小满,而是这件事太过匪夷所思。
他绕到机器后面,检查着连接线,沉吟道:“这台***是从城东废弃的广播转播站回收的。如果真有信号残留,那也应该是当年转播站工作时,无意中记录下的某个频段的电磁印记,像磁带一样,在特定环境下被动录制了下来。”他顿了顿,看着杨小满,“你今天调试,恰好创造了读取这个印记的条件。”
这个解释听起来玄乎,却是江临风唯一能想到的逻辑。
他没有再深究原理,而是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市局档案科的电话,声音压得极低:“老刘,帮我提一个案子的卷宗,九六年的‘系列抢劫杀害小卖部老板案’,立刻送到我办公室。”
挂了电话,他对杨小满说:“你今晚就睡在科里的休息室,哪里也别去。记住,这件事,除了我,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杨小满看着江临风严肃的侧脸,心里的恐惧被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压了下去,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半小时后,江临风的办公桌上摊开了一本泛黄的卷宗。
他略过了前两起案子,直接翻到了第三起——清明桥南货店店主王建国被害案。
案发时间,1996年11月7日夜。
现场报告写得非常简单:门锁完好,从后窗进入,受害人死于钝器击打后脑,收银抽屉被撬,现金被劫。
现场勘查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指纹,唯一的物证,是在柜台底下发现的半根“红塔山”牌香烟烟头。
由于当年的技术限制,烟头上并未提取到有效的生物信息,加上没有比对条件,这根烟头最终成了一件死物证。
卷宗里夹着一张现场照片,黑白的,柜台边倒着一个人形轮廓,周围一片狼藉。
江临风的指尖在照片上那根烟头的位置轻轻敲了敲,随即拨通了法医孙玉花的电话。
“花姐,睡了吗?有个东西,需要你连夜重新验一下。”
孙玉花赶到时,看到江临风递过来的物证袋里那半截干枯发黄的烟头,有些不解:“这都快三十年的东西了,还能验出什么?”
“别管DNA了,条件不够。”江临风说,“你用高倍显微镜看看烟纸,特别是褶皱和断口处,看看有没有附着什么不属于烟草本身的东西,任何微尘、纤维,都不要放过。”
孙玉花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投入工作。
在超净工作台的强光和显微镜下,时间仿佛被放慢了。
一个多小时后,她一脸惊奇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举着一张显微照片:“临风,你来看!在烟纸的一处细微褶皱里,我发现了这个。”
照片上,是几点极其微小的金属碎屑,在放大后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闪着暗淡的黄铜色光泽。
“我做了能谱分析,”孙玉花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成分是锡铜合金,铜的比例略高。这种配比……很像某些特定用途的焊料。”
江临风的心猛地一沉。
他想起了杨小满工作台上那卷焊锡丝,以及少年那把恒温焊枪。
为了确认,他让孙玉花封存证物,自己则悄悄回到技术科,从杨小满的工具盒里取了一小段焊锡丝。
清晨,分析结果出来了,与烟头上发现的金属屑成分,完全一致。
江临风拿着两份报告,久久不语。
他排除了杨小满是凶手的可能,那孩子今年还不到二十岁。
唯一的解释是,这根烟头,在某个时间点,曾经和与杨小满使用的同一种焊料有过接触。
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凶手,怎么会和杨小满这个天才少年产生交集?
他没有去质问杨小满,那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吓到这个本就敏感的少年。
他决定换一种方式。
第二天上午,江临风找到正在埋头看电路图的杨小满,语气轻松地说:“小满,走,跟我出个外勤。清明桥村那边的通信线路有些老化,据说信号干扰很严重,你去帮我看看,正好实践一下你的理论。”
杨小满没有怀疑,兴奋地带上了他的便携式频谱仪和音频发生器。
清明桥村离市区不远,但依旧保留着九十年代的样貌。
江临风将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