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3章 她是耳盲...
桃花坞已经被查封,所有东西都被摔得稀巴烂,
就连他们衣服细软都被翻了出来,藏在地板下的银票,都被翻了出来,随意扔到了地上,
这些官差什么都不管,只像是要挖地三尺,都找出什么证据来似的。
就连明德侯夫人先前派来的侍卫,都被一起扣押在了店里,
即便,他们拿出了明德侯府的令牌,那些官差也没有放行,
反而将他们也都抓了,还说:
“哼,少跟我们来这一套,既然你们是明德侯府之人,那便让人来认领你们,
要不然一概视为萧家那对母子的同伙!”
“他们都不在店里,人去哪里了,若是知情不报,也别怪本将军不给明德侯府面子。”
距离桃花坞不远的一处民房里,
林青姚等人看到这一幕,脸色都很是难看。
这个屋子,是她早就准备好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没想到,那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刚刚在意识到不对劲的瞬间,她便立即带着几人,直接走地道到了这里。
宫嬷嬷借着买菜的名义出去打听消息,
她明面上的身份,与林青姚母子没有关系,长得又亲切,而且在刑部大理寺都还些老姐妹。
而林青姚也知道了,那些禁军来抓人的原因:
羌国与齐国乃世代仇敌,几乎是征战不断,为了避免边疆被细作潜入,朝廷早就下了禁令。
——任何人不得与羌国私下通商。
可西北每年收上来的税银越来越少,齐帝心中起疑,派了钦差去调查。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连钦差都见了吓一跳。
有许多人冒着禁令,将皮草宝石粮草等物卖去羌国,
甚至连武器铠甲战马等军需之物,都有人在大肆贩卖,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
钦差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为了平息齐帝怒火,
他当场就斩了好几个官员脑袋。
可那倒卖军需之人,却一直没有查出来到底是谁,
只查到了一个叫萧卫的化名......
林青姚:“......”
脸色阴沉下来,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谁能想到,死了十二年的人,都能被当成背锅侠!
至于为什么林青姚肯定他是被冤枉的,
当然是因为死人已经开不了口,
随便他们将什么罪名背到他身上,受罪的都是她们母子。
当初听闻雍州关被破,她亲自秘密去了雍州,找到了那人的尸体,还亲手将人火化了。
若有人说她丈夫活着回来了,那才是真的见鬼了!
林青姚再次后悔,当初脑袋一热,便被媒婆忽悠着找了相公。
恨不得将那死鬼,从乱葬岗里拉出来,将他臭骂一顿,
活着没有留下半句话不说,死了都要连累他们母子!
再看着已经被砸烂的店铺大门,林青姚更是郁闷地咬牙切齿。
这段时间,铺子经营的那些收益,也都全部打了水漂不说,
就连好不容易才逮到机会,让儿子得了齐帝欣赏,得了入护京营的名额,现在也全泡汤了。
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先前她就怕自己身份暴露,
被朝廷直接派人灭了九族,所以并未将凌英记在萧家族谱上,若他们母子真的有什么事,
她与宫嬷嬷几人还能换个地方,重新生活。
安置好一双儿女,林青姚便开始思考对策,
不管此事幕后策划之人是谁,当务之急,是绝对不能让那钦差带来的证据进京,
要不然一旦名声被污,即使清白也不清白了!
萧卫只是一个小人物,一旦被定案,没人会为他翻案。
可能还会落得人人喊打的局面,到时候她杀再多人,也没法让儿子除了卖国贼的污名。
......
萧霁寒刚从宫里出来,就听说了桃花坞内的事。
他顿时心里一惊,下意识拔了刀,直到听说林青姚母子并未被捕,他才重重吐了口气。
从丁昌县事件发生以后,他便派了人远远保护着他们母子。
得知他们藏在了一处民房之中,有人在替他们做掩护,
萧霁寒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如今城门上都已经贴了追捕他们母子的告示,
这时候出京城,反而容易暴露身份,倒不如让他们就先藏着。
况且,他们母子也是受“萧卫”连累,只要解决了源头问题,便不会再有危险。
想清楚这点,他便回了英国公府,换了身装扮后离开了京城。
而林青姚此时,已经在了巡查钦差的队伍里。
钦差押送犯人,到了京城地界,只要一日便能到达京城。
夜色中,她直接入了关押犯人的帐篷。
她已经观察了一整天,而这个帐篷的犯人,正是指控她短命鬼丈夫之人。
他是一个萧卫曾经的队友,出面指证他就是暗地倒卖军备之人,很明显他是被收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