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应对边境摩擦
西南边境的空气,沉重地压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印军非法设立的朗久据点,像一枚楔入我方血肉的毒钉,挑衅的枪声与战友倒下的身影,瞬间点燃了前线与后方的熊熊怒火。
李云龙的战略威慑,如同精密运作的战争机器,瞬间全功率启动:
远程火箭炮营和重炮群,如同沉默的巨兽,悄无声息地蛰伏进前沿预设阵地。
冰冷的炮管在稀薄阳光下泛着幽蓝的死光,射击诸元精确锁定朗久据点及其后方的补给节点、兵营。
没有试射,没有警告。
只有前沿观察哨冰冷的报告:
“目标区域,印军活动频率下降70%,哨兵频繁抬头张望。”
恐惧,在绝对的毁灭力量面前无声蔓延。
每一个印军士兵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裸地暴露在随时可能倾泻而下的钢铁风暴之中。
精锐特战分队与吴峰的侦察尖兵,化身雪域高原的幽灵。
他们利用伪装服在朗久据点眼皮底下建立了数个隐秘观察点。
捕捉着印军火力点的位置、工事的薄弱环节、甚至指挥官的习惯路径。
秘密电台将情报源源不断送回。
印军营地外围神秘出现的脚印、仓库里少量关键物资的离奇失踪…
特战分队严格遵守“不开第一枪”的铁律,却用这种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注视”与“戏弄”,将朗久据点变成了印军的精神牢笼。
………
在更广阔的棋局上,导演了一场气势恢宏的“疑兵计”。
来自中原腹地的战略预备队X军、军,大张旗鼓地通过铁路枢纽向西南方向开进。
帆布覆盖下坦克装甲的轮廓、军列在主要站台短暂停留时“无意”显露的重型装备、报纸广播刻意营造的“严阵以待、万众一心”氛围…&bp;所有信息都在暗示:
有能力、有决心在边境全线投入压倒性力量!
同时,西藏、新疆的预设阵地,战备演习如火如荼:
坦克轰鸣着卷起漫天尘土,火炮进行着远离实控线的实弹怒吼。
空军侦察机更是以极具压迫性的航线,频繁掠过东段(麦克马洪线)和西段(阿克赛钦)上空。
这铺天盖地的“战争准备”信号只有一个目的:
让印方高层清醒认识到,在朗久的小动作,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在李云龙的强力推动下,外交机器高速运转。
印军入侵朗久、悍然开枪造成我方伤亡的铁证(包括特战分队拍摄的照片)被迅速公诸于世。
外交部发言人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痛斥侵略行径,昭示我方克制背后的雷霆之怒与捍卫主权的钢铁意志。
国内舆论在引导下,聚焦边防将士的牺牲精神与后方人民的坚定支持,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内外夹击之下,印度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受害者”面具被彻底撕碎,国内对尼赫鲁政府“前进政策”的质疑声浪陡增。
朗久据点补给线在特战袭扰和炮口威慑下几近瘫痪,据点已成惊弓之鸟。
印军高层被中方展示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大军力和不惜一战的决心彻底震慑,原以为中方“内忧外患无暇西顾”的误判暴露无遗。
国际压力令印政府焦头烂额。
最关键的是,李云龙成功地将冲突烈度死死摁在“可控摩擦”的层面,为国家赢得了喘息与发展的时间!
“首长!印方顶不住了!”
张大彪拿着最新密电,“秘密渠道传来信号,他们想‘降温’!朗久印军龟缩不出,有撤退迹象!”
李云龙的目光依旧钉在地图上的朗久,脸上没有丝毫轻松,只有更深沉的凝重。
他缓缓转身,声音低沉而坚定:
“第一步,压住了他们的气焰。
但狼,只是暂时缩回了爪子!谈判?可以!
但朗久据点必须无条件滚蛋!
边境线必须按历史事实划清!原则问题,没得商量!”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这次摩擦,照妖镜一样照出了咱们的软肋!高原后勤补给线,细得像根头发丝!
装备在极地环境趴窝!边防哨所的条件,苦过当年咱打游击!
解决这些,要钱!要粮!要钢铁!要时间!根基不稳,拳头再硬也是虚的!”
话音未落,总后勤部一位副部长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作战室,脸色煞白,手中紧攥着一份文件,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李副总长!赵政委!张副部长!”
他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全国…全国粮食及重要物资供应…简报…情况…极其严峻!”
那份文件被递到李云龙手中。
他快速翻阅,越看,脸色越沉。
触目惊心的数字跃然纸上:大面积绝收!粮库告急!城市定量削减!
农村浮肿病蔓延!工厂因原料短缺停工…&bp;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心头。
“他娘的…”
李云龙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将文件重重拍在赵刚面前的桌上。